2018年4月30日星期一

怎样写好氛围


怎样写好氛围
 
    ——顾晓军主义:文学散论三千八百二十七
 
 
  怎样写好短篇小说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怎样写好氛围。
 
  在〈怎样写好人物〉中,我曾说“我不能同意,简单地将‘环境’纳入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原因是“环境”二字无法涵盖短篇小说的第三要素。
 
  其实,“情节”也没能准确说出短篇小说的第二要素,所以,我说“展开、推进及其过程,就是情节。而情节的根本,则就是命运”。然而,用“命运”或“展开与推进来替代情节,显然也不行。而“氛围”则不同,它完全可以替代“环境”,且比“环境”更加准确地表达了短篇小说的第三要素。
 
  原本的“环境”,显然说的是小说中的场景。而场景,是不能涵盖与场景处在相似的、更宏大的位置上的背景的,含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如果有人以为我用“场景”偷换了“环境”的概念的话,那么,只需看看——“环境”中,有没有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含义。说绝对没有、不准确,但说有、也很牵强。
 
  而“氛围”就不同了——写场景的目的是什么?是烘托氛围。写时代背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交代清楚,而交代清楚、不也是为了烘托氛围?写社会背景的目的又是什么?也是为了交代清楚,而交代清楚、不还是为了烘托氛围?氛围,可涵盖场景与背景的所有含义。
 
  除了以上之外,如果遇上心理小说、意识流之类呢?“环境”,就与内心活动、意识流等风马牛不相及了。而“氛围”,则能更准确地表达——写内心活动与意识流等、所必须与营造的、气氛等等。
 
  这就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中,必须用“氛围”替代“环境”的原因。简单地说:“环境”落后了,不能像“氛围”一样涵盖其应该涵盖的方方面面。而往深处说,则是——“环境”作为小说第三要素之一、这类的词不达意的现状,若不是前人的为做学问而做学问,那就是前人的愚蠢。
 
  在大前提说清楚后,即可展开——说说怎样写好背景了。
 
  背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一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你应该让读者知道、你所写的这篇小说、处在怎样一个时代、处在怎样一个社会,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你展开的事件或故事或心理、思想、命运及幺蛾子等。
 
  当然,万事不是千篇一律的。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后、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大陆的文坛上就出现过一批淡化背景、淡化时代背景与淡化社会背景的作品,且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我的〈太阳地〉、〈月亮地〉、〈凝重的绿色〉及〈白色帆〉等(见《顧曉軍小說【一】》ISBN 9789869220224、《顧曉軍小說【二】》ISBN 9789869314596,就无不是这类作品。
 
  然而,如同我在其他文章中说过的一样——真正能把时代背景抹得干干净净,恐怕很难,也恐怕做不到。如〈月亮地〉(见《顧曉軍小說【一】》第6页,ISBN 9789869220224),当时,我很想把它写成一篇唯美的、与世长存的爱情小说。然而,我根本没有想到——在小说中,处处都是时代的痕迹;因,不同的时代与社会,科技、富裕程度、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乃至语言等等,都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一是〈月亮地〉距今已三十多年了,二是因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大陆的变化确实是巨大的。
 
  就像我们不能随便否定背景、时代与社会背景一样,也不能随便否定淡化背景。如果你偏爱,虽如今淡化背景已不再是时尚、也不再是潮流,但你不妨也可以试试。小说,其实就是实验;小说的写作方式与风格,更是实验。问题是要有意义,且合情合理。若不合情理,且没啥意义,那还是不要去试。
 
  讲以上,是为了导出——写背景、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时,不必为写这些而写这些。如,若你在开篇,就交代——这是某年某月,发生在哪里哪里的、什么什么事。这样,就未免太僵硬了(当然,不排除有的作品需这样写。这样写,反而是种特色、也可形成一种风格)。
 
  但,总体而言,僵尸式的写法不可取。因,我们只需略使小伎,就可达到交代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目的。如〈月亮地〉一例,我是很想抹掉、却没有抹掉;那么,你是否可以——在不经意之间、传递出背景来呢?应该是可以的。如〈怎么写好情节〉中提及的〈裸跳〉(见《顧曉軍小說【一】》第220页,ISBN 9789869220224)。
 
  〈裸跳〉,没有去可以交代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而是用展开歪拐的家庭,写歪拐的父母双双下岗,父亲无所事事、“操心上了革命的小酒”,母亲万般无奈、“爱上了跳舞”、在舞场里挣钱、挣这个家庭生存下去而必须的经济来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且可准确到某一年份与时段。
 
  这就是用脑子、用巧劲来写小说。展开了歪拐的家庭的不堪,读者自会明白——为什么会有副校长性侵,也为什么会有班花裸跳。
 
  这一切,都是社会造成的。而于社会,也不必一味抹黑;上面,我们就说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大陆的变化确实是巨大的”。只有这样——真实地反映时代与社会、真实地状写事件与故事,才能引领读者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
 
  怎样写好背景解决后,就可聊怎样写好场景。
 
  怎样写好场景,大家可参考其他的书、各种不同的书。我可给大家介绍的经验是——用曲笔、反写等手法,去表现。这样,可以将主题藏得很深,甚至是自己不说、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样究竟好不好呢?我以为是好的——前提是,你要让读者感觉到、你的作品中有东西;而那东西,却又是一般读者琢磨不出来的。这样,就先收到一个的效果——让读者能感觉到你的作品意蕴深厚。
 
  如〈太阳地〉(见《顧曉軍小說【二】》第7页,ISBN 9789869314596),即用曲笔、反写表现的。
 
  沼泽地,原本是肮脏的;长征,也原本是极其艰苦的。然而,我开篇即以“太阳,没有轮廓;燃烧成灿烂的一片,辉煌、且耀目。太阳光,猛揉草地不止;竟将绿色草,揉成一簇簇蓝色的火苗。沼泽湖灸痛了,默然无声,任郁苦与微香抖抖地飘升;似草地上一只只美丽的眼睛,沉积着无数忧伤的故事。古老,又新鲜”这样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描写场景与叙述故事,将美一次次推向极致。
 
  那为何要这么做呢?首先,在孩子的眼里,很多东西都是美的。这就是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我表现得越美,最终孩子“一脚就下去了,且无声无息”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收到悲剧效果。
 
  以上,应是行家里手及高人们都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是——美的毁灭,其实就是丑的反动。那么,谁丑呢、谁反动呢?这就要看是谁将孩子带进那绝望的沼泽地了。而这,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答案。
 
  怎样写好场景,其实是与怎样构思作品连在一起的。想得越多、思考得越多,作品的意蕴自然就会越深厚。而作品越深厚,也自然会喜欢的人就越多;甚至,可以打破政治的成见——如〈太阳地〉,中共非常喜欢。不喜欢,也不会上《小说选刊》,不会拍成上下集的电视剧,不会在中共的生日、在CCTV的黄金时段播出,及不会获“飞天奖”等等。而民运人士,也非常喜欢。记得,在网上就有过极高的评价。可惜,被党删了。
 
  怎样写好氛围中的背景、场景解决了,就来说说心理小说、意识流等中的氛围怎么写。
 
  心理小说与偏重于内心活动的、及意识流小说等等,是也需要氛围的。其一,内心活动并不绝对排斥外在的描写,因人是生存在环境中的,外在的、物化的东西自然会通过眼睛或思维在内心显现。其二,内心活动与意识流等,是需要层层推进、达到高潮的。而总是用你为主人公设定的那些想法、倒腾来倒腾去,势必单调;如有环境中的、物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参与倒腾,就自然会事半功倍。
 
  如〈凝重的绿色〉(见《顧曉軍小說【二】》第13页,ISBN 9789869314596),就用“窗外的月亮,挺圆、挺圆。你的眼睛,睁得也挺圆、挺圆。没有一点儿睡意”反复倒腾,推进被第二人称的、小说的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而整个小说,就建立在这些内心的活动之上。这样的小说,如果没有场景、没有氛围,就只是一次失恋的经历,也一定单调、无聊。
 
  可以说:是“窗外的月亮”,使男主人公在失眠之夜的、失恋及对人生的思考,有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在静谧的氛围与流动的人生过程的回忆中,来表现他的性格的“凝重”。
 
  于〈凝重的绿色〉,记得上个世纪就有高校教师写过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一家学报上(我是从Google“顾晓军”图书,而得知的。迄今,尚没有机会能拜读到)。
 
  再如〈生命的尽头〉(见《顧曉軍小說【三】》第212页,ISBN 9789869397841),也是用“蔷薇”、“淡淡的花香”等,而烘托了老人的人生、烘托了老人的一生。最终,当“晨曦,照亮了天,照亮了云彩,照亮了风,照亮了启明星;也照亮了街角的花园,照亮了长长的木椅,照亮了蔷薇,照亮了蔷薇的淡淡的花香”时,老人却“坐成了一尊庄严的雕像、一尊身披着美丽的晨曦的、永久的雕像”。
 
  如果没有“蔷薇”、“淡淡的花香”等的烘托,谁也无法用单调的笔墨去勾勒出这位老人的一生,更无法去状写这位老人于频临死亡前的意识的流动等等。可以说,是“蔷薇”、“淡淡的花香”等,结构了这篇小说、推动了这篇小说的情节的递进。
 
  至此,大家已可以看出——氛围,只要运用得好,是可以帮助情节的推进的。也就是说:氛围,不仅可以是营造立意的助手(见本文上面、阐述〈太阳地〉的部分),还可以是小说情节之发展的助推器。
 
  也由此可见:短篇小说的三要素,不是各自独立的,更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融会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纠集、相互编织,割不断、理还乱的。
 
  把“怎样写好人物”、“怎样写好情节”、“怎样写好氛围”分开来讲解,是为了更细致、更充分认识与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而认识到之后,则要善于把它们揉在一起运用。也可以说,谁揉得好、谁能将它们无缝对接,谁就是高手、就能写出令人羡慕的好小说。
 
 
              顾晓军 2018-4-30 南京
 
 
 
 

3543 “郭文贵爆料”之反思


3543 “郭文贵爆料”之反思
 
    ——顾晓军主义:“先帝”曰三千五百四十三
 
 
  郭文贵在与夏业良、章立凡等闹翻后,把刘刚也逼走了;昨日,又与唐柏桥闹翻(见《唐柏桥痛斥郭文贵酒后胡说 郭文贵恼羞成怒彻底翻脸》)。
 
  文章道:“郭文贵本来承诺要捐款支持唐柏桥的民主革命大会,但后来在一次‘酒后’直播又抨击民主革命大会,给大会泼凉水。然后唐柏桥给郭文贵语音留言,慷慨陈词痛斥郭文贵近30分钟”等等。
 
  算起来,郭文贵已将三种民运大咖逼成了“反对派”或旁观者——第一种,是铁杆支持者、为形成“郭文贵爆料”做过贡献,如刘刚、唐柏桥等。第二种,是道义支持者,如章立凡等。第三种,是“反炒”者,如顾晓军、石三生等。
 
  而之所以支持郭文贵的民运大咖们被逼成了“郭文贵爆料”的“反对派”或旁观者,盖与郭文贵有钱有关——夏业良希望郭投资“爆料网站”,唐柏桥指望郭投资“民主革命大会”,刘刚则是受郭之命“重建北大”。唯有我顾晓军,外加章立凡,没想过郭的钱。
 
  想郭文贵的钱,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今天不想说这,而是想——替海外民运反思“郭文贵爆料”事件。准确地说,是替中国民主运动反思:在“郭文贵爆料”之中,我们做对或做错、以及是否错过了直逼专制、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的良机。
 
  在反思之前,当说明的是三个界定:第一,界定“六四”、“茉莉花”、“郭文贵爆料”,是中国民主运动中的三种特殊形式。如果不是特殊形式,或许没有必要反思;而反思的目的,是今后再遇某种特殊形式时,当举一反三,及时抓住机遇、抓好发展,将运动向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方向转化。
 
  第二,界定“六四”、“茉莉花”、“郭文贵爆料”,都是自然形成的,不考虑有可能是中共做的局。即便是中共做的局,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之,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国民主运动。“食饵”(石三生之语)的事,发生过,并且也成功了。
 
  第三,界定“六四”、“茉莉花”、“郭文贵爆料”,都失败了。关于“六四”是中国民主运动中的一次重大失败,是我在今年的前些时候才悟到并定性的,散见我前时的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六四”28周年到来之际,追责刘刚》,即《顾晓军与刘刚大战三百回合》。
 
  或许有人会说“郭文贵爆料”这事还没完,会用《郭文贵1012日:遴选大量资料,将在十九大前后继续爆料》等证明之。然,郭文贵在爆料之始,说过“千万人上街”、“不会有十九大”等;而“十九大”马上要召开了,因此、说“郭文贵爆料”失败不为过。
 
  “郭文贵爆料”失败了,那么,“郭文贵爆料”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我以为:“郭文贵爆料”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郭文贵的个性的张狂。坦率地说,在“郭文贵爆料”初期,已从郭文贵的身上看到了我顾晓军“打倒鲁迅”时的影子。
 
  如果稍微收敛一些,如果能向李大师学习,如果有点“真善忍”的味道,那么,就当主动与海外民运搞好关系。这里不谈海外民运如何,我已公开发表过《海外民运百分之百是特务又如何》,应该讲究、如何利用好海外民运等等。
 
  显然,郭文贵没这么做,反而似在离间民运。郭文贵这么做,可原谅;而民运,则应该高瞻远瞩,应该消无声息地去平衡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海外民运在“郭文贵爆料”期间开了两次会,讨论如何处理与“郭文贵爆料”的关系。这里不是说会开的不对,而是说不开也应该知道怎么处理。
 
  我们反思,就是要用今天的反思、去指导今后可能发生的、民运中的特例。“郭文贵爆料”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海外民运围着“郭文贵爆料”转。围着“郭文贵爆料”转,有的是因郭文贵事实上已成了网红,而有的则因郭文贵有钱等等。这样的眼光,实在与民运不匹配。
 
  在“郭文贵爆料”成为热点、成网红之时,我以为应该做的是——借“郭文贵爆料”之势,发展不同的、多个的点(如,我“炒刘刚”),进而争取形成面——即到处有“爆料”、到处在“爆料”,四处开花。于这点上,何频的《明镜》做的不错。
 
  然而,刘刚们看不到这些,曾批评我对何频过于恭谦(大意,原话记不得了)。刘刚们,专捧郭文贵,甚至我丢下何频后、专事“反炒”郭文贵,刘刚也几乎不能容忍、差点要拉黑我。却不想,如果郭文贵垮了,指望谁“爆料”?
 
  没及时推广“爆料”,形成多点的、大面积的、如火如荼的中国民主运动,是重大的失策。“郭文贵爆料”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郭文贵爆料”的内容可证实性不够。“郭文贵爆料”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云里雾里。
 
  不是说不能爆料内容不能云里雾里,而是说主爆料人郭文贵、不能云里雾里,更不能走色情路线。如果像我以上所说,形成了“爆料”的多点、甚至是四处开花的面,那么,就可因不同的“爆料”人、而形成不同的“爆料”内容的侧重;这样,即可立体了。
 
  试想,一个立体的、以“爆料”为主要形式的、内容层出不穷的中国民主运动,那该是怎样的蔚为壮观?一旦“爆料”成为追求民主的人们的自主意识、甚至是下意识,人人争先恐后,“爆料”无休无止,那么,即便想打压,不也怕是难事了?
 
  “郭文贵爆料”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郭文贵爆料”过早地说出了“千万人上街”、“不会有十九大”之类。因为,结果往往并不是能够预想得到的。当然,任何事,人们都会预想结果。然而,过早地暴露目的,往往只能是失败。
 
  看看薄熙来,看看他主导的“唱红歌”,看看重庆搞的“唱红打黑”,结果怎么样?再比比习近平,五年前,谁知道他要“反腐败”,谁知道他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谁知道他要做“中国梦”,谁知道他搞“一带一路”?
 
  我这不是夸习近平,而是说过早地暴露目的、往往只能承受失败。不信,可看看三十六计,那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借尸还魂、调虎离山、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等等,不都是在讲隐藏自己的目的、以欺骗取得成功吗?
 
  从另一方面说,中国民主运动该是个过程,讲究的是过程。龙应台说“其实民主是个不断发展、需要持续演习的过程。以‘权’逼人的威权政府拔掉了,有商业财团用钱来垄断;商业财团的问题若解决了,你发现媒体本身的‘正义’很有问题;媒体的问题若解决了,你发现公民团体本身非常霸道”。
 
  这是台湾实践民主的切身体会。而我们,总是喜欢预设目的。预设目的的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被人忽悠。如“素质论”,就是以目的阻碍现在时的民主。如果讲民主、讲现在时,“素质论”就没法混了。所以,我们该多反思、讲究过程,少谈目标与结果。
 
  就说这么多。把“郭文贵爆料”算作民运的一种特殊形式,应该没错。至于反思,也应该没错。魏京生、胡平、王丹、刘刚、王军涛、唐柏桥、夏业良、章立凡们以为如何?
 
 
              顾晓军 2017-10-13 南京
 
 

3542 争取诺奖与中国知识分子


3542 争取诺奖与中国知识分子
 
    ——顾晓军主义:“先帝”曰三千五百四十二
 
 
  大约是诺奖开奖前一个月左右,海外有篇文章,嘲笑中国知识分子钟情于诺奖,还反讽大陆可形成争取诺奖的学问。
 
  我在想,这篇文章大约是针对我顾晓军写的吧?然而,不知作者究竟是何方的神圣?如果是中共的人士,我则无话可说;而如果是海外的人士,我则要说:那你真是太不能理解大陆知识分子的满肚苦水、一腔苦衷了。
 
  于中共的封杀,我不说汤唯,单说陈佩斯,前不久海外就有文章介绍:陈佩斯被中共封杀,不得已与原本当护士的妻子一起去京郊租了万亩荒山,种石榴。如今,夫妇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大名鼎鼎的陈佩斯,曾连女儿的学费都交不起。
 
  至于我,中共封杀了我三十年。因为有了互联网,我才能趁中共不防备,于十多年前复出,先以《尝试一夜情》等小说网红,而后以“打倒鲁迅”成为热点……到了“狂挺邓玉娇”后,又遭中共的封杀。之后的,大家就都知道了。
 
  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年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一年内被连选两篇的我,居然没一家敢用我的作品;出版,更是做梦。复出后,我也几乎谈遍了大陆所有的出版社,依旧是没有一家敢出我的书。实在没有办法,我才千方百计联系到台湾的出版社,部分出版了我的书。
 
  今年的年初,博客中国搞出版书籍;他们联系我,我就给了本《顾晓军小说》(精选、简体字)。凭书稿的质量,我毫不费劲地通过了……都通知我准备征订的事宜了,我也因此给很多朋友发了信息;而结果,在最后的关头,还是被莫名其妙的理由拿了下来。
 
  不给我出也罢,我把刘丽辉的《顾晓军及作品初探》推荐给他们。他们见四十篇精美的论文,非常高兴。可是,我等呀等呀,等了半年还是没有结果。前几日,去博客中国一看,第四批都出来了;当即,我就把QQ上的、与我联系的人给删了。
 
  不是我小气。既然是只要涉及“顾晓军”就不能出版的话,那么,我为何要承受干扰呢?说干扰,或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位联系人,每天清早、必发“早安,世界”,俨如世界大总统。其他的骚扰,我就不想说了。
 
  我不知那位嘲笑中国知识分子钟情于诺奖、反讽大陆可形成争取诺奖的学问的作者(但愿你是海外人士,而不是中共安排的奉命之作),你有何感想?你说说,当中共控制了所有的社会资源后,我们这些大陆知识分子、该求谁呢?
 
  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民主,为了大陆人的自由、公正,我顾晓军、完全可以谁也不求,我没有必要折腰。但,这是十三亿人的利益呀!我若是不做,谁做呢?你做吗、你肯做吗,做得了吗?
 
  争取诺奖,不过是大陆知识分子的、一种争取话语权的方式。如果连这点都看不出,又何必写啥文章呢?在家带孩子,岂不更好?
 
 
              顾晓军 2017-10-12 南京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http://guxiaojun538.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网购顾晓军新书 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亨利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