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顾晓军短篇小说的“小”与“大”


顾晓军短篇小说的“小”与“大”
 
    ——读《向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推荐顾晓军》
 
 
  2018年春节前,我的好朋友W博士在南洋理工大学做了两场关于短篇小说与时代及短篇小说形式与意蕴的演讲,他是专门研究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资深学者,我表示很有兴趣,随后他将整理过的演示文稿(ppt)寄给了我。
  《向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推荐顾晓军》正在筹划出版,我提前看到了电子书,这也是我第一次比较集中地阅读顾粉团诸位为推荐顾师所写的文章。
  W博士启发了我研究顾师小说的新的思路,顾粉团则帮助我发现并确定了新的篇目和题目。
  “拿对现实的介入和对社会发言来说,好的短篇小说还是很有力量的。恰恰因为它体积小,它的力量才显得尖锐,更具有穿透性。与中篇长篇相比,短篇小说的力量不是压力,而是压强。它像一枚钉子,一下子就穿透现实,并楔入现实内部去了。这种钉子还是射钉枪射出的钉子,叭地一下子,貌似坚硬无比的现实在它面前显得那样不堪一击。”(刘庆邦《短篇小说的力量》)①
  “小”与“大”,因其“尖锐”,故而“穿透”。
  例如顾师小说《臭不要脸老畜生》,海外评论家丁小明在《可怜,可悲,可恨,可耻》中道,“这是一篇超过《阿Q正传》的小说,它刻划出在共产党底下生活过的你我的影子,看完它,我不得不仰望苍天:‘天哪,我们还算人吗’?”“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顾晓军的《臭不要脸老畜生》,中国社会已进入无法解救的畜牲时代……”顾师本人则在另一篇文章中回应道,“超过鲁迅的《阿Q正传》算啥?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如果我不能写出更多的、一如‘清明上河图’般的、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流氓与‘可怜、可悲、可耻’的畜生,我怎对得起这时代?”
  森林之子则评论道,“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卑微的‘老畜生’对‘有病、病多’的小垃圾婆不离不弃的关爱。”“如老畜生和小垃圾婆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们分享不到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什么GDP、中国梦,似与他们无关。几十年来,他们无声无息地在贫穷、暗淡、寒冷之中自生自灭,似乎所处的并非人间……”“‘老畜生’嘀咕‘啥臭不要脸老畜牲?谁给俺脸了?谁又把俺当人看了?’可见,老百姓也是明白人。”“‘老畜生’的意淫‘要是解放前,俺当国军,把你们都抓壮丁……’则表达了老百姓对现实的不满、不平衡的心态,也揭示了不公正的社会潜伏的危机。”“潜层:‘太难,想不清’,‘不去想,先吃!’能活下去、活好,才有希望。这也许是顾晓军先生对‘老畜生’的期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几千年来,我们老百姓在这片蒙冤受屈、鲜血淋漓的土地上,也是靠这种朴素的思维顽强地生存并延续下来!如此的结局,寄予了顾晓军先生对‘臭不要脸老畜生’深切的同情、抚慰与人文关怀!”“假如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是鲁迅的《阿Q正传》等,而是顾晓军先生的《臭不要脸老畜牲》、《假丫头》等作品,我们的社会还会如丁小明所说的‘中国社会进入无法解救的畜牲时代……’吗?”卢德素也认为,“小说作者在这个时间描写‘老畜牲’这个小人物,绝不仅仅是引导人们去‘关注小人物的艰辛和命运’,引导人们去思考造成小人物生活艰辛和坎坷命运之时代原因,或许是更加深层的目的。”②
  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新时代的“表达”,“啥臭不要脸老畜牲?谁给俺脸了?谁又把俺当人看了?”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记录历史,记录历史的“点”,就更灵活,无微不至,类似题材作品,顾友们评论到的,还有《裸跳》、《缝肛》、《群殴》、《尝试一夜情》、《俺就愿意当婊子》、《挣钱养家》、《又被强奸了》、《包皮手术》、《老乌龟》、《韩寒的入党申请书》、《党主席》、《女英雄》、《歪拐》、《奶妈》、《错爱》、《秋子将军家的故事》、《那个狐狸精》、《吹牛一定要上税》等等,民生“惟艰”且“不堪”,这“不堪”,既有文学的“不堪”(波心投影之评论“体制内作家集体逃避现实”)、也有司法的“不堪”(否悟之评论“维稳荒诞”),还有往事的“不堪”(卢德素之评论“耗尽一生”)。
  “短篇小说的写作,从过去传统有所学习,从文字学文字,个人以为应当把诗放在第一位,小说放在末一位。一切艺术都容许作者注入一种诗的抒情,短篇小说也不例外。由于对诗的认识,将使一个小说作者对于文字性能具特殊敏感,因之产生选择语言文字的耐心。对于人性的智愚贤否、义利取舍形式之不同,也必同样具有特殊敏感,因之能从一般哀乐得失景象上,触着所谓‘人生’。尤其是诗人那点人生感慨,如果成为一个作者写作的动力时,作品的深刻性就必然因之而增加。至于从小说学小说,所得是不会很多的。”(沉从文《短篇小说》)③
  “小”与“大”,因其“敏感”,故而“深刻”。
  例如顾师小说《假丫头》,森林之子“非常有感触”、“情有独钟”,“顾晓军先生着意用小说打造中国精神,他在《鲁迅先生不能代表中国精神》一文中曾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应当是提取民族原生态精神与长期、非病态的主流精神,供发扬光大。’在我看来,顾晓军先生塑造假丫头这个人物形象,意在弘扬真善美这种中华民族原生态的精神。对应着假丫头的真善美,有班长、大个子同学、文革发动者等等的假恶丑。”“于高手而言,对现实的批判何须大动笔墨?描写一个狗先生已足矣。”“我也常常沉浸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被假丫头真善美的人物形象深深感动,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到网络上搜索珍宝岛自卫还击战的相关资料,希望能证实假丫头是真有其人。我对假丫头与代营长的战友之间的情深意切感动不已,什么‘花前月夜’、‘海枯石烂’?与之相比,不值一提!”“我偏爱《假丫头》还有一个原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假丫头身上,我看到顾晓军先生真善美的身影。”
  森林之子“意犹未尽”,又“把小说最后一段摘录下来以飨读者”,“然,假丫头,毕竟老了。聊着、聊着……他会不知不觉地,自个儿眯起盹来。但,睡态中的他,依旧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那么温柔……轻轻的鼾声,随着他那很漂亮、很漂亮的鼻翼的微微扇动;一缕缕、淡淡的气息,在这静静的午后、在金色的阳光里,漾溢、漾溢……漾溢成,满院落的女人香。狗先生,至始至终,很绅士、很绅士地,守着……一步,也不离。”森林之子接着评论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美得如此纯静、如此令人心醉,美得令我不住的叹息……假如生活中有这般美的人、美的作品,我也会‘很绅士、很绅士地,守着……一步,也不离。’而现实中,守着这么美的人、这么美的作品的,有顾粉团,还有千千万万的读者朋友……”风北吹也这样表示,“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认为,先生的理论是划破黑暗的那一束光,现在,我更感觉先生的热情、坚忍与谦虚,亦如同一束光,在指引着我。”④
  “诗”是“美”,形式美、语言美、情感美。诗人是对“美”“不美”非常“敏感”的人,而“美”,是“真”与“善”的化身。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是对“美”的呈现,短篇小说也不例外,美丑、是非分明。而诗有“方向”,“志之所之”,“心向往之”。艺术给人以“希望”,即使《臭不要脸老畜牲》那样“真”的作品,读者依然能感受到“温情”、“愉悦”和“希望”(森林之子语),而所有作品散文诗般分行分段本身就已经给人以美感,更何况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美”的语言,风北吹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卢德素则“总有新感觉”,这“新”,应该不仅仅是“思想”的,也是种“感觉”,“恰到好处”,“是华美、还是简朴,因题材和风格而异”(森林之子语)。不论什么时代和内容,都首先要照顾好自己、尽量活出“美”来,这难道不是对“人生”的最深刻的领悟吗?
  “作为尖兵,它表现新的生活方式的预兆、萌芽、序幕;作为后卫,它表现业已逝去的历史时期中最具光彩的碎片、插曲、尾声。”(黄子平《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⑤
  “小”与“大”,因其“尖兵”,故而“后卫”。
  例如顾师小说《兵马俑》,风北吹“作为秦人,深为感谢顾先生”,“此前,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能这样解读兵马俑,不仅是赋予兵马俑全新的意义,且能将兵马俑的意涵挖掘得这么深。”“《秦风无衣》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读罢《兵马俑》,应对这首《秦风》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到它更深远的意蕴,非只表面的为国争战。先有家,才有国。这,也许才是生命的底色,是国人精神的底色。”这,也许才是森林之子为什么“对假丫头与代营长的战友之间的情深意切感动不已”,“什么‘花前月夜’、‘海枯石烂’?与之相比,不值一提!”
  正如顾师《英雄史诗才是人类文学的方向》一文所阐发,“你可以不写大英雄,但、小人物身上也有英雄气概、英雄本色;大英雄,往往出自于那些普通的小人物。刻画小人物,要有血、有肉,要写他们的血性、写他们的气概、本色……这些,就是英雄的底色。这,就是英雄史诗观,就是构成人类社会、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因。”森林之子并提出“假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创作了英雄史诗篇章的顾晓军先生,假如诺贝尔文学奖以‘英雄史诗才是人类文学的方向’作为世界文学的价值取向,人类的思维将更清晰、精神将更饱满,人类社会必将充满希望。”其实,这也正与诺贝尔文学奖宗旨相合,奖给“曾经写出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⑥
  “英雄史诗”正是对“理想倾向”的最具体的诠释。而一个家庭(无家哪有国),充当“尖兵”与“后卫”的,则是统一的,一定是“父亲”或“母亲”,披荆斩棘在前,嘘寒问暖在后,为了子孙后代,不论什么样的付出,都在所不辞,这也是一种生命设定,“构成人类社会、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因”。而“兵马俑”父亲,正是这样的“英雄”,世世代代的兵马俑父亲们正是这样的“史诗”。个人的诗篇,融汇成人类的诗篇,“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担当是种精神。《少年美丽地死去》、《太阳地》、《爷们》、《伤兵敢死队》、《乞儿敢死队》、《我是中国远征军》……无有一个不牺牲,“一腔热血”“逐渐冷却”、“丝丝凉意”“兔死狗烹”(东来读《爷们》),英雄多“无名”,自损不足以奉苍生,英雄多“冤屈”,凄风苦雨依然坚持。
  注释:
  ①③⑤选自W博士讲稿《小说与时代、文体》。
  ②④⑥丁小明、顾师、森林之子、卢德素、风北吹等的评论文字均出自《向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推荐顾晓军》。
 
              刘丽辉 2018/3/25
  
 (作者系北大博士、云大教师)
 


本博热文

诺奖:曾庆红荐黄之锋不如习近平荐顾晓军
顾门弟子刘丽辉 顾晓军短篇小说的“小”与“大”
顾粉团森林之子  顾晓军与刘晓波于中国民主
顾粉团森林之子  顾晓军与石黑一雄

中国民运人物志

《中国民运人物志》引言
001 鲍彤
002 顾晓军
003 魏京生
004 刘晓波
005 刘刚
006 柴玲
007 方励之
008 高瑜
009 刘宾雁
010 王丹
011 茅于轼
012 吾尔开希
013 郭文贵
014 丁子霖
015 王军涛
016 王若望
017 胡平
018 王维林
019 曹长青
020 陈子明
021 许良英
022 王炳章
023 万润南
024 曹思源
025 侯德健
026 封从德
027 严家其
028 何频
029 周舵
030 章立凡
031 包遵信
032 周勇军
033 陈一咨
034 邓正来
035 王有才
036 苏晓康
037 袁红冰
038 李录
039 刘再复
040 彭明
041 郑义
042 方政
043 李泽厚
044 韦石
045 余志坚
046 程晓农
047 张祖桦
048 辛灏年
049 熊焱
050 徐文立
051 陈维健
052 吕京花
053 张健
054 张宏堡
055 遇罗锦
056 赵岩
057 叶宁
058 傅希秋
059 冯正虎
060 李洪宽
061 郭国汀
062 浦志强
063 盛雪
064 余杰
065 徐友渔
066 唐柏桥
067 杨建利
068 滕彪
069 吴弘达
070 艾未未
071 远志明
072 张伯笠
073 陈光诚
074 何清涟
075 陈达钲
076 高智晟
077 司徒华
078 陈破空
079 许志永
080 贺卫方
081 华夏黎民党
082 吴淦
083 黄琦
084 郭泉
085 石三生
086 艾晓明
087 王荔蕻
088 谢雪
089 吴仁华
090 陈小平
091 陈卫
092 徐水良
093 仲维光
094 杨恒均
095 刘军宁
096 冉云飞
097 于浩成
098 陈西
099 周锋锁
100 王天成
101 江天勇
102 谭作人
103 廖亦武
104 王力雄
105 王超华
106 陈维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http://guxiaojun538.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网购顾晓军新书 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亨利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