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运领袖的眼光与性格问题
——顾晓军主义:“先帝”曰•三千五百四十七
前几日,在QQ上,刘丽辉与我谈到“正在读学术‘方法论’的文章”,又说“很受启发。也很适用于您”。她说的、大约就是赵园的《人文笔记:思想•材料•文体——治学杂谈》。
她还说“例如‘才、学、识三者中,识显然具有优先性’,‘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浮浅’,‘成功机会一半以上就在选题’,等”。我回“对,想到《中国民运》后,我先搜索了下,没有此书,就一定要完成”。
后来,又跟我谈“民运人士,国内的,也认识几个,据说都是六四骨干……现在还在北大周边活动,未婚,穷困潦倒,广结义士,因为国内六四老人不多了,所以海外的只跟他联系……前两年还说要‘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两年明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都以英雄、领袖自居”等。
说了“涵养不足”后,她说“但我本人,对这些都兴趣不大”。我也没兴趣,便当即回“呵呵,再牛也牛不过刘刚”。现在想来(结合《中国民运当从小事实事做起》,又名“郭文贵爆料惨败的经验教训”),其实其中涉及到“中国民运领袖的眼光与性格问题”。
眼光与性格的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其既是眼光问题,又是性格问题;不仅分别是眼光与性格的问题,还是相互交织的问题。一般而言,眼光好的,性格就很难很好;而反之,性格好的,眼光也未必很好。眼光与性格的问题,相互交织着、矛盾着;两者之间,很难两全。
阻碍眼光的,往往是起始点。起始点,又与出身相关。我是绝对反对“血统论”的,但起始点又确确实实存在着。举个例子:我们都年轻过,都被文革、被苦难过。我们苦难时,在想什么?该是“与工农打成一片”吧?而当今史上的三个人物:习近平、王岐山、薄熙来,却都与书有关。
习近平不可能不想“与工农打成一片”,否则,他也当不了生产队长。可,他下乡时却想到带一箱书。王岐山,则因借书而与习近平有交集。而薄熙来,更是因偷书而被抓。偷书虽名声不好,也总比我在困境中忘记了书要好些吧?
前时,刘丽辉还在微信上跟我谈“我最近在读余英时……他写人、人物的文章特别多……尤其是第五卷《现代学人与艺术》”。记得她还跟我谈过理论,大意(或许是转述):理论是工具。你可以不搞理论,但不可不掌握用理论研究问题的方法。
中国民运领袖级的人物、理论能力皆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连刘晓波、刘刚这样拿到过学位的人,都缺乏理论功底。刘晓波,无法解释“我没有敌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刘刚除了本我们读不懂的《解析经济学》外,就没有其他文章具有理论的色彩了。
理论、理论能力,皆是学者研究问题的工具。而书,岂不就是年轻人叩开社会之门的工具?十几岁时,我没有想到带书、借书抑或去偷书,是我不及习近平、王岐山、薄熙来的地方。没想到借助于书,即使再“与工农打成一片”,不也注定了要在基层摸爬滚打?其他的不去说。
书、理论,是工具,岂不也是眼光?这样的东西,郭文贵则肯定是没有的。郭文贵有的,是性格。而郭文贵不可一世的性格,与薄熙来比就又差得太远了。薄一波的起落,打造了薄熙来性格中的多重性。而这多重性,不就是韧性?
也许有人会说,郭文贵是从一介平民打拼出来的,什么磨难没有经历过?然,与薄一波的儿子、能在监狱里认刁民做大哥,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与内心历程、对人的磨炼,郭文贵是远远不能企及的。即便这样的薄熙来,后来竟也默许谷开来毒死海伍德,若没有磨难,谁知薄熙来会怎样呢?
有权有势便张狂,谁不会?会思考,会约束自己,才是难能可贵的。郭文贵只不过有钱,就能六七次地反复强奸马蕊,如果郭文贵像薄熙来那样、被任命为西南王呢?郭文贵,他会怎样?总说侵华日军烧杀淫掠,如果中国人打到日本去,又会怎样?
很多推友喜欢郭文贵,就是因为喜欢郭文贵的张狂。然而,张狂、算本事吗?我清楚地记得:我“打倒鲁迅”时,比现在的郭文贵、张狂得多了。可,经得住长期、内外合伙的封杀吗?(有人批评我对李大师的态度。可在我危难时,除了他们,谁支持过我。)
海外有篇文章的标题,大意说习近平无能或无法作为。习近平没有张狂的一面吗?我看未见得。习近平的父亲与薄熙来的父亲的地位差不多,习近平的经历与薄熙来也差不多,习近平没血性吗?也不见得。这就是约束,或藏得深。
说到藏得深,我想起习近平初立为“王储”时、出国访问,还给外国首脑送过本《江泽民文选》。而如今、此刻,海外媒体上到处都是“习近平胡锦涛热情互动 江泽民晒在一边脸拉老长”。而这些,刘刚会吗?刘晓波倒是会,却做过了头、做成在央视上作“六四”的伪证。
这些不都既是眼光、又是性格,还是眼光与性格交织得难解难分的、中国民运领袖该具备的素质?但愿,在未来的民主社会、不需要这些。但,如今恰恰是在专制的尾巴上,没有这些、能行吗?请问各位民运的大咖们。
顾晓军 2017-10-18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