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星期五

顾晓军主义哲学第七讲:民权论



顾晓军主义哲学第七讲:民权论
 
 
  上一讲,讲了顾晓军主义哲学“三大认识论”中的“公正论”;以下,讲“民权论”。
 
  第一节:“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
 
  已故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人权高于主权》,曾被人们顶礼膜拜;凡谈人权,必提哈维尔、必说《人权高于主权》。然,2015220日,我发表《“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后,这一现象大为改观。如今,已听不到有人再提哈维尔,也听不到有人再说什么“人权高于主权”。
 
  我刚搜索“哈维尔:人权高于主权”,首页的十条中,竟有两条是我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然,打开一看,两条都是以“‘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的形式,才被网友转帖成功。
 
  我就不明白了:一、美国讲人权,中国讲主权。二、哈维尔的《人权高于主权》是胡说八道,我据理力争批判他。怎么他的“人权高于主权”畅通无阻,而我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却要加上“-”号或“+”号、才能够发表呢?
 
  言归正传。说说哈维尔的《人权高于主权》,其究竟荒谬在哪。
 
  “人权高于主权”的背景,是1994年卢旺达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残杀,美国要派兵干预,中俄认为“不干涉他国内政”;结果,国际社会坐看两部族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用砍刀、棍棒、石头等原始工具互相残杀了一百多万人。事后,安南说“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无权躲在国家主权后面侵犯人权”。
 
  其实,美国若真想出兵弹压,联合国算老几?所以,安南的话不过是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打掩护、找借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429日,哈维尔到渥太华,对加拿大国会两院议员演说;而《人权高于主权》,就是那次演说的标题。
 
  简单说:主权是对国家而言。人权是对个人而言。二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不存在可比性,更无法说谁高谁低。就如同“你妈和你老婆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一样,不是智慧,而是无聊。因此“人权高于主权”的算式,不成立。
 
  具体的,大家则可以找找、读一读我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一文。
 
  总之,哈维尔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他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结束语,是“国乃人创,人乃神创”。我不谈有神论与无神论,只想请教哈维尔:你究竟是上帝、还是真主、或是佛祖创造的呢?
 
  第二节:民权与人权
 
  刚刚讲了“‘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的荒谬呢?其根源,在于过于强调人权。
 
  当今的西方的思想与政治,过于强调人权,便也就忽略了民权。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这里,我先不说民权与人权,谁大谁小,而讲个100个农民工讨薪的例子。
 
  某企,遭遇行业危机,经营困难,长期欠薪。到了经营不下去,老板准备跑路,恰巧被100个农民工截住了,讨薪。
 
  如是,农民工领袖与老板谈判。老板说,我就剩这点钱,你看是先付你的,还是100个农民工、每人先付百分之一。
 
  请问:这种时候,是该谈人权呢、还是该谈民权?谈人权,农民工领袖拿了钱走路;剩下九十九个农民工的欠薪,就没有着落了。
 
  而谈民权,就该是100个农民工、每人先拿百分之一。大家先有饭吃,然而再继续谈。这样,也正好符合公正原则。
 
  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人权关系到——某个特定的人,是否能活下去的问题。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
 
  正因此,我只能说:在通常的情况下,民权大于人权。但,不能讲民权、就否定人权;也不能,过于强调人权、就忽略民权。更不能像哈维尔一样、信口开河,胡说什么“人权高于主权”。
 
  第三节:人权是如何极端化的
 
  在今天,在西方的思想与政治中,人权已被过于强调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人权是怎样被过于强调的呢?其根源又在那里呢?
 
  我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梳理出来了——被西方人忽略掉的、法理的问题。
 
  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当今世界的法理,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成文法,又叫制定法。顾名思义,由立法机构制定的,成文的,供众法官参照断案的。第二种,判例法,即比照过去的案例,尤其是典型案例、重大案例、有影响的案例,进行裁定与判决。第三种,习惯法,即按当地习惯发展、形成的法。其介乎于成文法与判例法之间,从以习惯成法而言,像判例法;而从形成文本而言,又似成文法。
 
  而这三种法,又以成文法与判例法为主。以中美为例,中国实行的是成文法,美国实行的是判例法。
 
  那么,谁优、谁劣呢?可以说,各有其优劣。
 
  各有其优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细说了,而回答:人权是如何极端化的?
 
  其实,当你清楚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的区别,以及美国实行的是判例法、中国实行的是成文法后,就能看出——判例法,讲个案;因此,也就在无形之中强调人权、放大人权。而成文法,其法理则是讲共性。
 
  由于不能分清法理的不同,在思路紊乱的状况下做事,自然是南辕北辙。
 
  也就是说:在美国,你可以强调人权、强调维权。但,把维权搬到中国来,就只能打造出一个个维权“明星”,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说:过去的“超生”,维权不可能解决问题。而一旦政策放开,就又不存在“超生”问题了。
 
  这些工作,本应该由民主派的法学专家们做的;如今,却是我在做。也不知他们是装傻、还是真傻,我就真不好说了。
 
  第四节:让历史说话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进步,与解放黑奴分不开。只有敢于解放黑奴的人,才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尊重的人。只有具备了伟大的胸怀,才能有伟大的举措(包括二战胜利后不要土地,致使殖民主义土崩瓦解)、超常的进步(包括思想、技术等等)。
 
  那么,解放黑奴,是讲人权、还是讲民权呢?显然,解放黑奴,不是解放一个黑奴、不是个案,而是解放所有的黑奴,是黑奴的民权。
 
  美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伟大的人物,就是马丁·路德·金。而马丁·路德·金,就是美国黑人运动领袖,明明确确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主要成就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那么,近几十年来,美国强调人权的结果又怎样呢?有没有像解放黑奴一样的举措?有没有像二战胜利后不要土地一样的举措呢?
 
  希拉里参与人造的“10秒内徒手翻越4米高墙”的“英雄”,是否像马丁·路德·金样、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福祉呢?
 
  这就是——讲民权、还是讲人权的区别所在。人权,对应的是小众,改变不了大众的生存状况;人权,对应的是小众,难免不被精英们黑箱操作。
 
  第五节:顾晓军主义哲学民权论
 
  民权,首先是一个态度、对民众的态度。如鲁迅,阿Q就是他对农民的认识,祥林嫂就是他对妇女的认识,孔乙己就是他对普通知识分子的认识。像鲁迅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民权主义者,他只会挖掘“国民劣根性”、“改造国民”。
 
  而“改造国民”,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我的《打倒鲁迅》一书中,专门有篇文章,就是《挖掘劣根性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里简单讲,光看“改造国民”这几个字,不就是为统治者、精英、上流社会服务的吗?如果不是,怎么不说改造官僚、改造精英、改造上流社会?
 
  而如我,讲“亲近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与艰辛”(我复出后写小说的宗旨)、《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我批鲁迅的文章标题),这样又怎么可能站在精英一边去呢?
 
  态度问题解决了,才是认识。中国古代,也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但那时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士大夫们帮君王维护统治的思想,而不是真正认识到民众是国家的主体。
 
  在君王、士大夫、文人们的眼里,老百姓就是阿Q、祥林嫂、孔乙己。所以,过去,鲁迅的咬文嚼字的、连话都说不通的文章,才会大量进入课本。大家想想,编课本的、有权决定的,不就相当于文人、士大夫吗?
 
  有了这样的认识,民众当自爱自信。民权,其实就是实现民众自己的意志。因此,“顾晓军主义哲学民权论”这篇,就不可能像“公正论”、大篇大篇地讲道理。因为,不同的时期、民众有自己不同的意志,不同的地域、民众有自己不同的意志,不同的人、民众也自己有不同的意志。我不可能越俎代庖。
 
  民权论的核心,是弱化神权、王权等,而强化民权。因此,有人说我“民粹”,我的回答是,“民主的过程,就是一种‘民粹’”。既然贵族们可以对君王“民粹”,那么老百姓咋就不能对精英“民粹”呢?
 
  精英们、鲁迅们,嫌弃老百姓愚昧,是不讲道理的;因为,社会的优质资源、被他们占去了。如果换一换位置呢?没准他们比老百姓、还要愚昧。是不是这道理?所以,鲁迅们不过是装逼。
 
  我的民权论中还有个亮点,就是公开提出《讨好民众》(且写成了文章)。
 
  我的“民权至上”,是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理想,同“公正第一”一样,当成为后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追求方向。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民权论”、“民权至上”,在《大脑革命》一书中是一章,而在《公正第一》和《平民主义民主》两本书中都分别占三分之一,这里无法容纳。先建立概念,人权不是至高无上的;而后,有个对民众的态度……就好办了。
 
  好,“民权论”,我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是“自由论”。
 
 
              顾晓军 2017-4-16 南京
 
 

顾晓军主义哲学第六讲:公正论



顾晓军主义哲学第六讲:公正论
 
 
  坚持听“顾晓军主义哲学”讲座的朋友都知道,我已经讲了“趋势论”、“多元论”、“否定论”。而“趋势论”、“多元论”、“否定论”,可合称为“顾晓军主义哲学”的“三大方法论”。
 
  自然,大家也不会忘记:第一讲,是“化繁为简”;第二讲,是“立体思维”。我说过“化繁为简”、“立体思维”,也是方法论。但,“化繁为简”、“立体思维”的方法论,与“趋势论”、“多元论”、“否定论”比,是更宏观的方法论。这样的、更宏观的方法论,还有“道理学”,我将放在最后一讲说。
 
  大家知道:在哲学中,除了方法论,还有认识论。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认识论比方法论更重要。今天,我就开始讲顾晓军主义哲学“三大认识论”中的“公正论”。
 
  第一节:公正论的缘起
 
  在中国,搞改革开放,肯定是正确的。因为,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而贫穷,更不是老百姓所期望的。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也触动了人们的思想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就出现过“笑贫不笑娼”。“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冲击着人们原有思想的。然而,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又显然是不正确的、非常错误的。
 
  在这样的大氛围中,一些官员,为了个人的私利,利用手中权力肆无忌惮地掠夺老百姓的利益。如是,便出现了钱明奇这样的人、和他的报复性爆炸。然而,在“钱明奇事件”中,环球时报却发表了《反对报复性杀戮是真正普世价值》的社评。
 
  显然,环球时报的社评,是不讲因果的,也是本末倒置的。在这样的时候(2011529日),我针对环球时报的社评,发表了《公正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观》。
 
  我在文章中指出:反对报复性杀戮,也确实是普世价值。但,一个社会,更应该讲核心价值观、讲公正。我们的社会,应该讲公正、处处体现公正。而如果社会丧失公正,后果是可怕的。
 
  在文章中,我还阐述了:“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相对公正的基础之上的”。我一直以为:公正,是维系任何一个社会的纽带。同时,公正也是唯一能够平衡任何社会中的、各方利益的、认识的标准。
 
  而早在2011529日之前,其实、我就经常在我的文章中谈到公正;尤其是、20106月间的一批文章,我着重谈到了公正。只不过、是《公正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观》一文,把“公正”、提到了价值观的高度上。
 
  以上,可以说是“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公正论”的缘起。
 
  第二节:公正论的理论化
 
  在《公正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观》一文发表后,我开始认真地、经常性地,苦苦思索“公正”问题。我试图,将“公正”理论化,造福于整个社会,乃至人类。
 
  20111121日,我终于写出、并发表了重要理论文章——《现在时的公正与良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文章中,我指出:“现在时的、公正与良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指出:公正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同样,良知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一个内心的公正的标准”。
 
  并且,我阐述:“‘公正与良知’的不同,是--‘公正’,是社会的公共标准;而‘良知’,是每一个人、从自身出发的对‘公正’的认同……实际上,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潜在每人内心的‘良知’”。我还阐述:要用“‘现在时的公正与良知’作‘检验真理的标准’,用‘人类社会大部分人认同的、尤其要注意用比我们过得好的社会人所认同的公正’”衡量。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影响巨大。有某媒体分管理论的三个“1”(网名),给予好评,并专门撰写了评论。有非常熟悉理论的难以了然(网名),一段一段地、大篇幅地跟帖,给予好评。还有出版界的风北吹(网名),撰写了《〈现在时的公正与良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习心得》,着重指出我的文章实现了“两个打通”:第一个论断,打通个人与社会两个不同层面的公正;第二个论断,打通了一个国家及其民众与整个世界这两个层面的公正。
 
  如此,我的公正论的思想,开始了、第一步的理论化。
 
  第三节:公正是第一价值观
 
  2011529日,我在《公正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观》中,把“公正”提高到了价值观的层面上。大约半年后,20111121日,我以《现在时的公正与良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初步实现了、对于“公正”的理论化。
 
  那么,下一步,我该做什么?2012513日(恰巧又是大约半年后),我在病中、写下了著名的《公正是第一价值观》。文章虽短,却是第一次叫响了“公正是第一价值观”。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踏进了、数百年来,被西方人垄断的、现代价值观的领地。也给撒切尔夫人的、说了不到二十年的“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的武断、一个最好的、最响亮的回答。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也得到广大网友的真诚的拥戴。在“公正是第一价值观”的面前,有不少网友撰文、公开要求拜我为师;盛情难却,我不得不又开山门、收下了数十位“顾门弟子”。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顾友”读者群;最终,又形成了曾名震中外的“顾粉团”。
 
  “顾粉”,不是说说玩的。有的,在大夏天,汗流浃背地搜集、整理、编成《评论顾晓军》和《批判顾晓军》两部电子书;有的,常年坚持、把我的文章翻译成英文;有的,为我出版的专著设计了、几乎所有的封面;更多的,是为我出版的专著、默默做着校对;还有的,为宣传“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做了很多,却不肯让我说。
 
  还有的企业家,把“公正是第一价值观”作为其私业诚信的座右铭,把“公正是第一价值观”放在企业网站的最醒目处;甚至,把“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带到广交会等大场所去。
 
  因“公正是第一价值观”等,民间人士华夏黎民*在《当代部分风流人物资料存档》中、称我为“当代思想家”。2011412日的《澳洲日报》、《苹果日报》、《联合晚报》等百余家海外媒体,也在同题文章中、称我为“中国著名作家”。
 
  因“公正是第一价值观”等,我还被华夏黎民*和石三生以及顾粉团等,多次、向2012年及之后的诺贝尔和平奖及文学奖提名等等。
 
  第四节:公正第一的遭遇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后来,被我简化成为了:“公正第一”。
 
  然,“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公正第一”,曾遭一些名人及人造名人的模仿,如“公平正义像什么一样”等,再如“公平正义没有国界”等。
 
  而试图诋毁“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的人和事,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公正第一”电子书、首次上传于网络时,就遭遇到了围攻;结果,形成了顾粉团与围攻者们、长达二月有余的大论战。
 
  最为惊险、最为惨烈的,要数2012830日的深夜,有个混进顾粉团的人,突然催促顾粉团QQ群的管理员,神秘地说“海外来人了”、“上峰到了,要名单”等。这不是搞政治构陷吗?所以,后来、网友们都把这次风波,称之为“顾粉团8.30政治大冤案”。
 
  自从我首创“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后,就没有消停过。仅有的几个博客,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一会,登录不上了;一会,又不能发文章了;要不,就是网页成了“404”。而攻击的ID,有的是在境内,有的则是远在海外。
 
  直至今日、此刻,我的和讯博客,还不能正常发文。我的雅典博客,虽能正常发文,但很多网友反映:打不开。看不到。一片白色,外加两行看不清的英文小字。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的劫难,不知要到何时能了。其实“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也有“公正”吗?难道非得要诺贝尔和平奖认同吗?
 
  第五节:公正第一的发展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虽遭遇种种劫难,然仍顽强生长着、艰辛发展着。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也渐而从“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相对公正的基础之上的”等等,发展到了“公正,是公众认为正、方为正”、“公正、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公正第一。公正是前提,没有公正,法律就是一纸空文”等等;进而,又发展到“公正第一,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是社会不乱的前提与保证;大到国际关系、小到家庭和睦,无不依赖于公正”、“在商业谈判或政治及其他的谈判中,谈判的双方或多方、实际上寻找的就是--合理。这个寻找合理的过程,用个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寻找公约数。而从本质上讲,则就是--寻找公正”等等。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的发展中,我发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形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局限,厘清了其发展成现代民主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脉络,提出了“公正第一、民权至上、自有永恒”的三位一体的、现代的“平民主义民主”思想。
 
  “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的发展中,我指出:平等,是不现实的、没有基础的空想,也是一种“一平二调”式的、大锅饭式的想当然。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无法由社会解决。也因此,无论怎么宣扬“平等”,直至人类社会的尽头、也无法实现,哪怕是一丁点的平等。
 
  正因如此,人类社会就必须讲公正。国与国,讲公正;集团与集团,讲公正;人与人,讲公正。国与集团、与人,讲公正;集团与国、与人,讲公正;人与国、与集团,讲公正……只有全社会讲公正,人类才能减少矛盾;也只有全人类讲公正,人类社会才可能和谐、安宁、幸福。
 
  为了讲“公正是第一价值观”、“公正第一”,我写了《公正是第一价值观》、《简论公正》、《如何衡量公正》、《公正第一》、《以公正为标尺》等无数的文章,出版了《公正第一》一书(201641日出版,国际标准书号为9789869269346)。此外,我的《平民主義民主》一书的第一章,还是讲公正,且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平民主義民主》于2016101日出版,国际标准书号为9789869337243)。
 
  “公正论”、“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公正论”,是我此生对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之一。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将为她而奋斗!
 
  好,由于篇幅关系,我先讲这么些;如有可能,我会在后面,就“公正论”的一些重要内容,开一些单独的讲座。另,下一讲:是“民权论”。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
 
 
              顾晓军 2017-4-15 南京
 
 

顾晓军主义哲学第五讲:否定论



顾晓军主义哲学第五讲:否定论
 
 
  听过我的前面的课的朋友,应该知道:顾晓军主义哲学的趋势论,实际上、讲的是发展;而多元论,实际上、讲的是繁荣。那么,否定论呢?否定论,实际上、讲的是前进,讲前进的方式。
 
  第一节:否定论的缘起
 
  关于否定论,我有句较为核心的话,叫“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
 
  这话源于网友恍然大悟,在我文章后跟帖:“楼主之文,总是言简意赅,言语却体现着继承鲁迅、李敖的风格”。
 
  其实,这位网友不甚了解我。如是,我逗他,说我讨厌鲁迅、讨厌李敖。这么,他便跟了以下一帖:
 
  “前人留给我们的只有知识、经验和教训。如果否定了前人,就等于否定了现在的自己。因为,后人如法炮制地否认前人,不就是否认现在的自己吗?那么,现在我们自己的任何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呢?此外,人类的发展是在前人各种好坏知识的积累上的。否认了前人,就等于否认前人留给后人的知识。那么,人类又能如何地发展呢?中国历史周期性的循环,难道和习惯于否认前人的行为没有关系吗?”
 
  注意:以上、网友这段话,其实是错误的(网络上,有很多这类看似不错、而实际上大错的文字与言论)。
 
  在我已出版的《大脑革命》一书的、《否定论》中,我这样说:错!我回复:“前人,是通过否定前人站起来的。我们,也必然被后代否定。‘否认了前人,就等于否认前人留给后人的知识’,是偷换概念”。
 
  今天、在这里,我可以详解一下,这位网友错在哪里?其一,否定前人,并不等于全盘否定。往往,只是否定某个前人的某个观点,哪怕是否定其大部分的观点。而之所以否定,是因为其观点是错误的或落伍了。这,并不等于是否定“前人留给后人的知识”。其二,知识,是共用性的。共用性的东西,一般、没有人会去否定;而如果真的到了有人能够去否定、且否定得了的时候,也就说明:那曾经是共用性的知识,也落伍了。
 
  《大脑革命》一书中,还这样说:知识分子不是秦始皇,不会焚书。因此,否认前人,书还在、知识还在。这就是我说恍然大悟偷换概念的所在。而我的“前人,是通过否定前人站起来的。我们,也必然被后代否定”,却打动了我自己,因而、我提炼出了“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否定论》、《再论否定》(2009-9-25)及今日之《否定论(二)》的发轫(注:《否定论(二)》是为有别于前面写过的《否定论》)。
 
  第二节:否定论的发展
 
  在提炼出了“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之后,我即在同一天(2009-9-25)、先后写下了《论否定》、《再论否定》。
 
  《论否定》的核心是“否定的三种原始形态”,我道:
  一只生机勃勃的、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向老猴王发起挑战,无非是三种结果:
  一、老猴王或败或死,新猴王诞生了。这是一种否定形式。
  二、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在搏斗中感觉自己不是对手,为求生、落荒而逃。这也是一种否定形式。
  三、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看似生机勃勃,却还不是老猴王的对手;搏斗中,被老猴王打死了。这同样是一种否定形式。
 
  此外,我还说:“人,不是猴;但,人类社会的变迁与繁荣,也不外乎以上三种否定的基本形态”。
 
  《再论否定》的核心则是:
 
  否定论的核心,是否定的三种基本形态与否定的发展趋势。
  否定的三种基本形态或曰形式,简单说,就是:一、你否定他人;二、你否定自己;三、他人否定你。
  而趋势,则包涵在“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中。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否定过去,将来又否定现在。这是必然,这世上没有不朽的东西。
 
  也就是说:《论否定》中的“否定的三种原始形态”,在《再论否定》中、已经升华为“否定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否定的发展趋势”。
 
  即:其一,“老猴王或败或死,新猴王诞生了”,就是“你否定他人”; 其二,“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在搏斗中感觉自己不是对手,为求生、落荒而逃”, 就是“你否定自己”; 其三,“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看似生机勃勃,却还不是老猴王的对手;搏斗中,被老猴王打死了”,就是“他人否定你”。
 
  而这三种否定的基本形态,都符合“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也都符合“现在否定过去,将来又否定现在。这是必然,这世上没有不朽的东西”的规律。
 
  此外,《再论否定》中,我还谈到“否定论与‘否定之否定’的区别”。这里,暂且放下,本讲的后面、单列一节讲。
 
  第三节:通常意义上的“否定”
 
  通常意义上的“否定”,是什么呢?一般的、从词语上讲,就是否认。而从哲学上讲、以逻辑思维而论,则是一个概念、一个与“肯定”截然相反的概念。
 
  如果觉得以上有些绕人,我则可以用我的《顾晓军主义:辩证法教你怎么扯蛋》中的一段调侃来说明。那段话是这样说的:“你把饭吃下去,就开始否定饭了。消化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地否定饭;等到你拉出屎来,就彻底地把饭否定了。屎送去肥田,就开始否定屎了。屎助谷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成谷子、碾成米、再做成饭的全过程,是再否定。你再吃饭,就只能叫吃饭,而不能叫吃屎了。”
 
  以上,只是说明了“否定”。虽然提到“再否定”的字样,然,这里的“再否定”,不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究竟讲什么呢?我下一节给大家讲。
 
  其实,通常意义上的否定,也常常被人误解。如,本讲之初、网友恍然大悟的那段跟帖,就是一例。而我的“否定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给通常意义上的“否定”正名。
 
  第四节:否定之否定规律究竟说什么
 
  那么,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呢?我先把在网络上搜索到的、网友们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知,摘来给大家看。
 
  有网友问:“如何通俗的理解‘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第一位网友答:“举例说明,你已经吃饭了。1、肯定:我已经吃饭了。2、否定:我没有吃饭。3、否定之否定:我难道没有吃饭吗?”
  第二位网友答:“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例:你去。你不去。你不得不去。”
  第三位网友答:“联想一下‘负负得正’的原理去理解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第四位网友答:“否定之否定即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那么,辩证法中的经典是什么呢?是——“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按经典判断:第一位网友的“否定之否定:我难道没有吃饭吗”,是胡说八道。第二位网友的“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是符合经典的;而“你去。你不去。你不得不去”,则只有在叫你去、你不去、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去的特定情况下才符合。第三位网友的“负负得正”,虽似符合经典,却是剑走偏锋。只有第四位网友的“否定之否定即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是真正符合经典的。
 
  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为什么要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么个费解的过程来解释呢?一次否定、否定自己过去的错误或不足等等,难道不也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吗?
 
  不客气地说,我以为:“否定之否定”,是脱裤子放屁找事做。
 
  再说,即使要脱裤子放屁找事做,“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应该叫“自我完善规律”、或“自我发展规律”,而不必费事、叫什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第五节:顾晓军主义哲学否定论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否定论,除了第一节“否定论的缘起”中说的、较为核心的“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除了第二节“否定论的发展”中提炼的“否定的三种基本形式:一、你否定他人;二、你否定自己;三、他人否定你”以及“现在否定过去,将来又否定现在。这是必然,这世上没有不朽的东西”等等之外,顾晓军主义哲学还认为:
 
  否定,就是前进,是前进的方式。因为,继承、虽然也能够发展,但,毕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而只有否定,在否定中发展,才会有、会出现很大的、出乎人们的想象的发展。因此,否定、就是前进,就是前进的方式。否定论,就是前进的方法论。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否定论认为:要前进,就必须勇于自己否定自己;要前进,就必须敢于否定他人,包括前人、名人等等。而如果一旦被他人否定掉,也就只能说明自己错了、落后了,没有别人做的好了。而被否定,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否定论,实际上、讲的是前进的规律。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发展起来的,农耕否定骑猎、工业否定农耕、后工业再否定工业等等;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发展起来的,封建否定奴隶、资本否定封建等等。
 
  顾晓军主义哲学否定论的这个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以及任何人、任何事。而适用于任何人与任何事的规律,也显然要比只讲“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讲“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要更大气、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更有存在的价值。这样的规律,也才是真正的、哲学意义上的规律。
 
  好,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否定论,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是:公正论。
 
  谢谢大家观看本视频!谢谢!
 
 
              顾晓军 2017-4-14 南京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http://guxiaojun538.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网购顾晓军新书 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亨利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