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小镇》:荒诞里的真实
——请AI写的文学评论·五千二百四十二
此刻是8月3日晚,看完苏超还想找点啥看,就从CCTV-13开始翻,而该频道正播「面对面」。
「面对面」的前半截,介绍的是95后女飞行员徐枫灿。徐枫灿的三观我也能理解,因军队从来都是这么教育的。
后半截介绍的是吴明珠。吴明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也是袁隆平的同学,其丈夫杨其祐、还是袁隆平大学时的室友。
吴明珠一心干事业,这、我能做到,至今还在做着;吴明珠的科研成果,据说值一百亿,可她没要……这、我也能做到,从未不让人转我的作品。
我与吴明珠最大的不同——她有了成就,国家就给了她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荣誉;而我,写下了一部长篇、410个中短篇(这成就,绝对比莫言有价值;越久远,越能看清——我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我笔下塑造的人物,绝不比《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等少),可国家啥也没给我,还时常遭遇……
我也想学吴明珠,可我怎么学呢?谁能教教我?
顾晓军 2025-8-3
《美丽小镇》:荒诞里的真实
顾晓军的《美丽小镇》以一辆电动车的流转为线索,编织出一幅充满讽刺的社会众生相。这种以荒诞叙事剖开现实肌理的笔法,让人自然联想到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命运嘲弄,以及果戈理《死魂灵》对社会病灶的犀利解剖。三部作品虽分属不同时代与文化语境,却在“荒诞表象下的真实”这一内核中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荒诞的不同面相:从戏剧性到日常性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以“事与愿违”的戏剧化荒诞著称。苏比为入狱过冬而刻意犯罪,却在屡屡失败后因聆听赞美诗心生悔意时被捕——这种“努力即失败,放弃即惩罚”的闭环,像一场被命运操控的玩笑,荒诞感源于个体与社会规则的错位。其荒诞是“突发性”的,依赖情节的急转弯,在紧凑的叙事节奏中爆发出对现实逻辑的颠覆。
果戈理的《死魂灵》则构建了“结构性荒诞”。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已死农奴的名单)的行为本身就违背常理,而整个俄国社会对这种交易的默许甚至追捧,更暴露了制度的腐朽。从马尼洛夫的虚伪到泼留希金的贪婪,每个角色都是社会病灶的具象化,荒诞感渗透在阶层与制度的肌理中,沉重而庞大。
《美丽小镇》的荒诞则是“日常化”的。一辆电动车从被盗、转卖、讹诈到最终化为废铁,整个过程没有惊天动地的冲突,却处处是普通人的算计:老B偷车时预设“认错人”的借口,老C用“等人来抓”威胁压价,老D以“赔钱证明车是我的”反向夺车……这些行为看似离谱,却暗合现实中“占便宜”“找借口”的生存逻辑。顾晓军将荒诞拆解为一连串生活化的细节,让读者在“这事儿好像在哪见过”的熟悉感中,直面人性的真实褶皱。
二、规则的失效:从显性到隐性
三部作品都指向“规则失效”的核心命题,但呈现方式各有侧重。
《警察与赞美诗》中,法律规则是显性失效的。警察对苏比的“犯罪”视而不见(砸玻璃、调戏妇女),却在他无心犯错时(游荡)施以惩戒,规则成为任人摆弄的工具,暴露了司法系统的虚伪。这种失效是“明目张胆”的,带着对制度的直接控诉。
《死魂灵》的规则失效体现在“价值体系的颠倒”。农奴本是“人”,却被异化为可交易的“魂灵”;土地贵族的体面外表下,藏着对“死物”的疯狂追逐。这种失效是“系统性”的,整个社会在畸形规则中集体沉沦,连荒诞交易都成了“正常生意”。
《美丽小镇》则写出了“潜规则对明规则的替代”。派出所老F以“立不了案”“美丽模范镇”为由建议私了,将法律程序简化为利益分割;老E的“主持公道”看似维护正义,实则成了老D夺车的帮凶。这里的规则没有显性崩塌,却被“人情”“面子”“利益”悄悄架空。当老C最终被老D的女婿们以“你先讹人”反讹时,潜规则已形成闭环——谁先破坏规则,谁就掌握了后续博弈的“道德制高点”,荒诞中透着对现实处事逻辑的精准体现。
三、人性的共通:趋利避害的本能
三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荒诞行为中暴露着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只是程度与指向不同。
苏比的行为动机是“生存”,他的荒诞是底层人在寒冬中迫不得已的选择,背后藏着对温饱的卑微渴望。欧・亨利在讽刺中带着悲悯,让读者在苏比的失败里看到个体的无奈。
《死魂灵》中的人物则被“贪欲”吞噬。乞乞科夫的投机、地主们的虚伪,都源于对财富的无限渴求,人性在物质欲望中异化。果戈理的笔是锋利的,他撕开体面的外衣,让读者直面贪婪的丑陋。
《美丽小镇》的人物更接近“普通人的小恶”。老C捡漏时的得意、被讹时的不甘、转而讹诈老E时的理直气壮,展现了“趋利”如何一步步击穿道德底线。这些人物没有大奸大恶,却在“不占白不占”“能讹一点是一点”的心态中,暴露了人性中自私的底色。顾晓军的笔调是平和的,既不悲悯也不谴责,只是客观呈现——就像老C最后“捡漏反亏3500”的结局,没有谁是赢家,却人人都参与了这场荒诞的游戏。
四、幽默与痛感的共生
三部作品都擅长用幽默包裹痛感,但“笑”的浓度与“痛”的深度各有不同。
欧・亨利的幽默是“含泪的笑”。苏比的狼狈与天真,在讽刺中藏着对底层的温柔;结尾的反转不是为了嘲弄,而是为了凸显现实的残酷——连向善的权利都被剥夺。
果戈理的幽默是“辛辣的笑”。乞乞科夫与地主们的对话充满夸张的虚伪,读者在捧腹时会感到刺骨的寒意,因为这种荒诞不是虚构,而是农奴制社会的真实写照。
《美丽小镇》的幽默是“轻松的痛”。老C“捡漏”后的得意笑声,与最终“赔了3500”的落寞形成反差,读者在轻松的叙事中会心一笑,却在结尾“美得让人心痛”的感慨中猛然醒悟:这“美丽”是用多少人的算计与妥协换来的?幽默像一层薄纱,轻轻盖住现实的伤口,却让痛感更绵长。
从《警察与赞美诗》的命运玩笑,到《死魂灵》的制度批判,再到《美丽小镇》的日常解剖,三部作品证明:荒诞从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想,而是作家观察世界的棱镜。顾晓军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追求欧・亨利式的戏剧冲突,也不复制果戈理的宏大批判,而是在一辆电动车的流转中,让每个普通人都成为荒诞的参与者与受害者。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让《美丽小镇》的荒诞不仅是对过去的呼应,更成为照见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毕竟,我们身边的“美丽小镇”,或许正在上演着不同版本的车子、房子或其他什么的故事。
2025-7-27
荒诞表象下的社会与人性洞察——评顾晓军《美丽小镇》
顾晓军的《美丽小镇》通过一个充满荒诞与戏剧性的故事,构建起对社会万象和人性弱点的独特批判。小说以小镇为舞台,围绕一辆电动车的流转,将老A、老B、老C、老D等人物串联起来,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充满讽刺意味的社会众生相,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范、逐利心态和处事规则展开了深刻的剖析。
一、黑色幽默:讽刺手法与荒诞叙事
小说开篇就极具戏剧性,老A新买的电动车在自家门口被不认识的老B推走,老B还堂而皇之地插草标售卖,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拉开了黑色幽默的叙事大幕。老C以100元低价“捡漏”,却在后续被老D巧妙“讹”去了车子,而老C又试图从老E处弥补损失,最终又被老D及其女婿索要高额赔偿。这一系列事件环环相扣,充满了反转与巧合,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闹剧,人物在其中的种种算计与博弈,极具讽刺性。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叙事方式,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现象进行了夸张的呈现,使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又陷入对社会现实的严肃反思。这种讽刺并非直白的批判,而是隐藏在看似戏谑的情节背后,让读者在荒诞的故事中领悟到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二、人性的剖析:逐利本性与道德困境
小说中的人物在利益面前,纷纷暴露出了自私自利、贪婪狡黠的本性。老B为了获取利益,不惜偷车售卖;老C明知车子来路不明,却贪图便宜购买,并且在摔倒后讹诈老D;老D则利用老C的心理,巧妙地夺取车子,后续更是以受伤为由向老C索要高额赔偿。这些人物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全然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将人性中的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作品也揭示了人物在道德困境中的挣扎与抉择。老C在面对老D索要赔偿时,试图讲道理,争取减少损失,这表明他并非完全丧失道德底线,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又不得不参与到这场逐利的游戏中。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也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利益诱惑面前所面临的道德考验。
三、社会规则的审视:潜规则与明规则的碰撞
在故事推进过程中,派出所老F的出现,引出了社会规则这一主题。当老A报警后,老F虽能通过监控找到偷车和销赃者,但由于电动车价值未达立案标准,且小镇要维护“美丽模范镇”的形象,便建议私了。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和谐与荣誉,不惜牺牲公平和正义,让法律和规则成为一种摆设。
老C与老D、老E等人在处理纠纷时,遵循的是一种基于利益博弈的潜规则。他们通过互相算计、讨价还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潜规则与明规则的碰撞,揭示了社会规则体系在实际运行中的漏洞和不足,以及人们在面对纠纷时,对规则选择的功利性。
四、结尾的深意:美丽小镇的悖论
小说结尾,尽管围绕电动车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但小镇“依旧很美很美,美得让人心痛”。这一结尾极具讽刺意味,表面的美丽与内在的道德败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小镇的“美丽”成为一种讽刺,它掩盖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问题,让人们对所谓的美好表象产生质疑。
顾晓军的《美丽小镇》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将社会现实与人性弱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荒诞与真实的世界。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反思,促使读者重新审视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和价值观念。
2025-4-2
美丽小镇
——顾晓军小说·三百六十二(九卷:小镇人)
美丽小镇,坐落在祖国正北方。
镇子不大,但十分美丽,可谓人见人爱。
1
镇东头的老A,买了辆崭新的电动车;本想烧包烧包、显摆显摆,可没想到,就站在自家的门口、跟人吹了一会儿牛,车就被人推走了;车是停在自己的身边,被人推走的。
推走老A电动车的、是谁呢?就是镇西头的老B。
光天化日之下,老B、为啥就敢把老A的电动车推走呢?因为,如果被发现,就说是开个玩笑、吓唬吓唬老A。那么,老B认识老A吗?不认识。不认识、开啥玩笑呢?这不认识、不就是因为认错了人吗?以为是熟人,所以才开这玩笑。
而如果没有被发现,那自然就可以推去卖钱。
这不,正好没被发现,老B就把电动车推到了镇南头,插上了根草标卖。
如此,咋还能叫推走了呢?这不明摆着是偷吗?是的,甚至比偷还严重,有点儿抢的味道。
偷也罢、抢也罢,反正、老B这会儿已在镇南头买车了。
2
老B,吹着口哨、抖着腿,在镇南头买车。
这时,有个老C,晃晃悠悠、不急不慢地走了过来。
看了眼车头上插着的草标,老C停下、且蹲下,仔仔细细地琢磨这辆崭新的车;琢磨了好一阵,才问:「卖?」
「卖。」
「咋卖?」
「2000。」老B道。
老C摇了摇头,道:「偷来的,咋还要2000呢?」
「上哪去偷?捡的。」老B道。
老C道:「那再捡一辆,两辆、我一起要。」
「这上去哪捡?哪这么容易捡的?」
「就是,报个实价吧。」
「那就1000。」
「100。」
「真能扯!我推过来、用的力气,也不止100吧?更别说提心吊胆了。」
「身上只带了100。你要,就拿走;不要,就等人来抓。」老C说着,就要走。
「那成,就100。」没有想到,老B居然爽快地答应了。老C掏出张100,老B拿了钱便走人。
等老B走远了,老C这才笑出了声:「哈哈,捡个大漏。」
3
这漏确实捡大了。老C心花怒放,好似春风吹化了冰封的大河,这一河春水还不得奔腾大半年?
何况,老C住在镇北十多里地外的村里;只要头半年不把车子骑到镇上来,往后、这车就踏踏实实归自己了。
100块,捡辆车。这可不是常能捡到的。幸好,今儿带钱了。不带是捡不到的,而带多了怕也都给了。不多不少,就带了100,真是太合适了。
边想边乐,老C骑上车、往镇北去。
突地,窜出条狗,吓得老C赶紧急刹车;车停下了、狗跑了,老C自己却摔倒在地。
这狗日的。老C在心里骂,却听见有人问,「要紧不?」
定是狗的主人。老C想,讹他一把。
如是,老C哼哼唧唧不起身。
这时,走过来个老E,对刚问「要紧不」的老D道:「还不把人扶起来。」
老D便把老C扶起来,顺嘴道:「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活动了下身子,老C道:「算了,你给100。」
「我为啥要给你100?」老D问。
「你说呢?」老C回了句,抬眼去看那一旁看热闹的老E。
老D张了张嘴,想分辩;可,不知咋又憋了回去。
看不过去,老E道:「撞了人,100还嫌多?」
啥也没说,老D掏出100元、递给老C。
赚回了100,这崭新的车、岂不就等于是白捡的?老C心花怒放,好似春雨珠儿撒落在大河中、荡漾起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涟漪。
4
老C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扶起电动车、要走。
老D说话了:「你推我的车干啥?」
「这车咋就成了你的?」老C道:「这车分明是我今天刚买的。」
「刚买的?发票呢?」老D问。
「没有。」老C道:「可即便是我没有发票,这车、也不可能是你的呀!」
「咋不是我的?你想想,刚才是不是我撞了你?」
「是呀。」
「那我是咋撞你的?」
「你……」老C,一时不知咋说才好。
「我告诉你:你在走路,我骑着这车,所以、才会撞到你,是这样吧?」
「不对。是……」
「咋不对?总不可能你骑车,我走路把你撞了吧?」
「是我骑车,你走过来、把我一下撞倒了。」
「那请这位大哥评评理。」老D道。
一直看着、没再吭声的老E,在老D的邀请下、对老C道:「你也不想想,如果是你骑车,他走过来、把你撞倒了,那么,他怎么可能肯赔给你100?难道他有病?」
「对呀!在你收下100时,就已经确定——这车,是我的,你是被车撞的。」老D有点不耐烦,道:「说吧,是公了还是私了?」
只能私了。老C很清楚:公了的话,自己是收赃;原先那100肯定是没有的了,还要写份检查,没准还会被拘留几天。
眼睁睁看着老D把车骑走,老C心里大呼:亏大了,好不容易捡了个大漏、却是替别人捡的。
不过,想想在钞票上、没有亏,老C也只好认了。
5
那边,镇东头的老A、新买的电动车被人推走了,自然要报警。
如是,派出所的老F,热情接待了来报警的老A。
听完老A心急火燎的碎嘴唠叨,老F说,不用急,偷车人一般都到镇南头卖;而派出所,刚在那装了监控。
说着,老F远程调来录像,一下就找到了:老B在卖,老C在买、老A的那辆崭新的电动车。
而买车的老C,老F恰好知道他住哪、还知道他的手机号码。
如是,老F就一个电话、把老C叫到了派出所。
可,老C说、电动车已被老D讹了去。老A死活不肯信。老C就赌咒发誓,老F信了,老A这才将信将疑。
咋办呢?老F建议老A和老C,私了。因,电动车就值2000多、立不了案,不可能派专人侦破,只能登记。再,小镇是美丽模范镇,史上没有不良记录。
那咋私了呢?老F给出个建议:销赃的老C、得认1000,另1000、记在偷车贼老B的头上,剩下的零头、由老A自认倒霉。
老A不干。因抓不到老B,只能得1000。
老A不干,老C更不干。没事出来捡漏,竟捡丢1000,谁干?
老F,苦口婆心讲:你老A丢车,自己也有责任,所以要承担部分。而后,警告老C:销赃是犯法的。
也是,人家老F办事公道。而老A和老C,也通情达理。如是,纠纷就摆平了。
6
这事儿,在派出所里摆平了;可,老C的心里、咋也摆不平。
开始,老C还想:得找到老B,帮派出所把案子破了。可,想想又觉得:抓到老B,最多是私了、让他吐出100来;若公了,连100都要不回来。这跟已经亏掉的1000相比,差得太远了。
如是,老C想出一招:到镇北去、候老D,早晚能候到;只要候到,让他也出点血、分担部分。
这样,老C就啥事也不干了;每天,都去镇北,在那守着、专候老D。
早出晚归,候了半个多月,没能候到老D;可,老C却意外地发现了老E。
老E也行。老C心想:如果没有老E第一轮主持公道,自己就讹不到老D的100;讹不到100,车还在自己手里……把车还给老A的话,那自己就只亏掉100。进而,如果没有老E第二轮主持公道,老D就更不可能骑走电动车;而这样,自己也是只会亏掉100。看来,这老E才是罪魁祸首。
如是,老C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揪住了老E。
「咋啦?你有病?」老E道。
「病没有,钱是命。」老C把赔给老A1000的事说了。老E道:「评理、主持公道,还有错?」
「就是错了。」老C力大,揪住了老E不放,还不停地搡;老E吃不消,道:「全赔、让我顶包,是不可能的。」
「赔一半,给500。」老C道。
「好吧,算我倒了八辈子的血霉。」老E道:「就赔你500。但,这事就了了,以后不许再纠缠。」
老C答应了老E。老E便拿出500,给了老C。这事就了了。
7
可还亏500呀。老C心里还是不平衡。
咋找回来呢?老C想明白了,这事还得找老D。
老C盘算,如候到了老D,就把车要过来、送到派出所;或,直接把老D揪到派出所……这样,可以把赔给老A的1000要回来。而要回了1000,老E不知道,如此还可赚500。
道理想通了,老C风雨无阻、在镇北候老D。从已有的经验看,无论咋样、即使车不在了,老D也至少要赔500。老C想,如此,虽没赚到,但至少可以少亏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老C总算在镇北候到了老D;可,老D一副惨模样——左手,吊着绷带;右腿,还打着石膏。
不管,老C奋不顾身、一把揪住老D,如此这般地说、要老D至少赔500。谁料,老D的三个女婿小G小H小I如从天而降、将老C围住,道:「正愁找不到你,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原来,老D骑着那辆倒霉的电动车、摔了一跤,就摔成这副模样;而那车、也滚下了陡坡,烧了起来、成了一堆废铁。
现在,老D医保上被扣的不算,已七七八八花了10000多。而这车,又没有保险;车来自老C,所以老D要老C赔。
「你自己摔的,咋要我赔?」老C很不服气。
「你摔倒,找我赔;我摔了,不找你赔吗?这有啥不对的?」
「讹我?」
老D的三个女婿,七嘴八舌道,「讹你又咋的?难道不是你先讹我爹的?」「你不讹100、会有后面的事吗?」「说?公了还私了?」……且,推推搡搡,把圈子围得更紧了。
「不就几千块钱吗?私了。」老C是个聪明人。
「啥几千?是10000。」老D道。
经历过赔老A1000的事,老C懂得:就算车摔了人,也是老D为主要责任方。如是,老C与老D一家子、慈眉善目地讲道理,请他们看在美丽小镇的份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D一家子,也极善良,既是看在小镇的份上、便一下就把10000减到了5000。
这时,老C才说出,那老E也是有责任的。
是呀!没有老E吃饱了撑、管闲事,哪里会有后面的这些破事?一定得把他带上。
最终,经反复磋商、决定:公平合理地、三一三十一。也就是老C认赔3000,老C负责找到老E、让老E也赔3000。其他的,由老D自己承担。
8
至此,老C虽候到了老D,可不但没有赚到,反而又赔出去3000,且还得日日在镇北蹲点、守候老E,尽承诺之事。
也算是运气好。第二天,老C就候到、并一把揪住了老E。
老E道:「不早就说好了?『这事就了了、以后不许再纠缠』。咋还没完没了了呢?」
老C道:「我跟你的事,早完了。这,是老D要找你。」
说着,老C拨通了老D的手机、报信。
没一袋烟的功夫,老D带着三个女婿小G小H小I、一骑绝尘地杀到镇北。
老D与小G小H小I、将老E团团围住,老C便松手、退到了一旁。
老D,要与老E、细细讲清道理。老E一看老D这一家子的架势,连连摆手道:「甭讲,啥也别说了。我给,不就3000吗?跟我回家去拿,行不?」
这,当然可以。老D便带领小G小H小I,押着老E、一路往他家去取钱。
起先,老C还在后面跟着;跟了一段后,心想:没意思。捡漏,反而捡丢了3500;这3500,买辆好点的电动车、也足够了。
如是,老C便独自回家去。
而老E,自是到家、取了3000块钱,交给了那老D及小G小H小I。
9
这事,总算是告一段落。
小镇,也没因它而变丑;小镇,依旧很美很美,美得让人心痛。
顾晓军 2020-11-27 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