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星期日

中共的套路




中共的套路
 
    ——顾晓军主义:新民运三千六百一十六
 
 
  在特推上,与辛灏年相互跟随已有段时间了,但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总想找机会推他一下,以示主动。如是,见“一針見血。大陸的年輕朋友,該是好好思考和反省的時候了”就翻过去看看。
 
  便见到了Haitaijun的:“三地大学生的对比:台湾的学生懂历史,更懂现在。香港的学生懂现在,更懂未来。大陆内地的学生既不懂历史,也不懂现在,更不懂未来!台湾学生知道说不,香港学生知道说要,大陆学生只知道说好。”
 
  说实在,这是种心灵鸡汤式的推文——粗看有道理,细看啥也没说,再想想就浑身不对劲了。如以上,至少是鲁迅式的鄙视国人(在此是鄙视大陆青年)。其次,是抬高台湾与香港的青年。而其中,是否又是中共惯用的“地域仇视”及离间作用?
 
  碍于辛灏年的面子,我不便说得太深,只好又装疯卖傻:“哈哈,就在年初,就在推特上,也是台湾的年轻人反对我‘打倒鲁迅’。我有文章记载,刘刚也能作证。‘你不怕’,是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专制,更不是中共的专制。面对蔡英文,有什么怕不怕的?”
 
  谁料,被“凤姐有话说”看到了,不省事,追问我:“你是打到鲁迅哪方面呢,当然,他的激烈冒进思想跟拱早期切合。但鲁迅那一代人,很有范,格局比现在的所谓文人,好多了”。我简单回复了两句,就赶紧下线、关上电脑。可,坐下来想想,这“中共的套路”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
 
  一、“打倒鲁迅”什么?就是当打倒中共伪造的神、砸碎中共套在中国人脖子上的文化与精神的枷锁。因为,鲁迅搞了个“国民性批判”,中共就沿着鲁迅的思路、搞出了“素质论”,以此怼民众对民主的要求。仅此也该“打倒鲁迅”。
 
  二、中共不善于创造,却善于制造。有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以及“素质论”后,中共又造神、造出了刘晓波,贩卖“和平理性非暴力”。“和平理性非暴力”,不就是要画地为牢、捆住民众的手脚?如此还不够,又让刘晓波喊“我没有敌人”。你能说这不是中共的套路?
 
  三、刘晓波的影响毕竟不大,中共再造神、造出了“选韩寒当总统”。待一帮傻乎乎的八零后们真把韩寒当神时,又让韩寒抛出反革命的《谈革命》、反民主的《说民主》与乞求自由的《要自由》。这是不是事实,是不是大家都亲历过的中共的套路?
 
  四、韩寒被我打垮了,中共还造神、造出“自干五”“周小平”。中共连“五毛”都不想掏,造个“自干五”、造个“周小平”,让大家学——自带干粮、自己干,干好了、就用你。如是,“朝阳群众”遍地,网络上到处是“自干五”。这是不是还是中共的套路?
 
  五、海外,仇恨中共成为一种取向。我不会批评仇恨中共,但我一直认为这更是中共的套路。为什么?一是仇恨确实能吞嚼理性,二是仇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三是中共就用这办法——利用仇恨者对付我这样的人,同时让仇恨者在不知不觉中变傻……你一冲动,抓你不就有了正当理由?
 
  中共利用自由世界的傻——被抓是失败、不是成功,被抓后失去自由、啥也不能再干了……被抓难道不是有一万个缺点与遗憾?可,傻乎乎的自由世界,非把被抓当英雄。好,中共就利用这一点,让你们当“英雄”。刘晓波,不就是这样的把戏吗?
 
  这就是“中共的套路”。随便写写,不成文章,只是偶感与一个思路而已。最后,向辛灏年致歉!真是想拍你马屁,没料看了Haitaijun的推文、再加“凤姐有话说”的追问,就惹出这些不恭。再找机会,一定还了这次没实现的愿。
 
 
              顾晓军 2017-12-17 南京
 
 
 
 

“平民主义民主”与“范式革命”


“平民主义民主”与“范式革命”

——读顾晓军小说《兵马俑》

  《兵马俑》,选自《顾晓军小说(二)》,台湾猎海人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范式革命”?“范式”是一种“理论”。什么是“理论”?“思考发展成理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提供非同寻常的、可供人们在思考其他问题时使用的‘思路’。”①并不是所有“理论”都能成为“范式”,“范式”是一般理论形成的“基本前提”,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它是关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一种全新的看法。”②能成为“范式”的理论都是“革命性”的,“其中的每一次革命都迫使科学共同体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③“革命”,都是“颠覆性”的。
  “平民主义民主”,就是能引起“范式革命”的关系人类共同体命运的重大理论,它是关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一种全新的看法。相对于“精英主义专制”,“精英主义民主”就是一次“革命”,但并不彻底,“民主”也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因为并没有突破旧的“框架”——“精英主义”,旧框架即旧范式。
  “范式”是一种“信念”,“精英主义者”相信极少数人的“能力”,“平民主义者”相信大多数人的“智慧”。“精英”也有弱点,于是发明出一套“机制”监督自己,是一种进步,但“精英主义”的弊端无法完全克服,那就是,精英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多谋福利,甚至当仁不让地统治被统治者。
  《兵马俑》这篇小说,写作于2007年8月,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是在读顾晓军《文学散论》时才发现,顾氏本人非常看重、并特别为之撰文《<兵马俑>成为极品的构件及其他》。
  《兵马俑》中,我最感诧异的,是主人公的理想,竟然要当“兵马俑”,还说“男人,都应该这样”,男人,不是都该追求“出人头地”吗?尤其令我不解的是,作家本人的理想,竟然也是要当“兵马俑”,“就做个中国文学的兵马俑”,还说“此生别无他求”④,此生,不是都该追求“出将入相”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怎么连向往都不向往了?
  “一将成名万骨枯”,自古以来,不论官方、还是民间,正史、还是野史,宣扬、记载的都是“英雄事迹”、“英雄传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就是“精英”,“千军”就是“平民”,不论精英、还是平民,信奉的都是“精英主义”。
  那什么是“平民主义”呢?用“平民主义民主”创始人顾晓军的话来讲,通俗地讲,就是“百姓意识”⑤,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不论“一将”、还是“千军”,视彼此都是“一兵”。
  《兵马俑》的故事很简单,是作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⑥,一个父亲,为了保护孩子,失手打死了人,锒铛入狱,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夫妻两个向孩子隐瞒了真相,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兵马俑》的立意很不简单,这样的父亲何止千千万万,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他们处于社会底层,供养上流,他们是平民,他们也是人类共同体的基石。
  小说中,有一处写到了“国民劣根性”,“兵马俑”父亲带着妻子女儿外出,“刚上车时,给周围的人,都发过煮鸡蛋;大家伙,乐得还他些笑。唯几番扫着满地鸡蛋壳的乘务员,偷偷地翻他的白眼。”翻白眼,偷偷地翻,公开地翻,不就是市民对待农民、知识分子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吗?笔者本人,曾在贫困山区工作过一年,深知这类“劣根性”不过习惯使然和缺乏教育的结果,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地广人稀,若不随地吐痰,反倒不自然了,但在城里,地少人多,水泥地板不吸收,就得到处预备垃圾桶。
  小说中,还有一处写到了类似过去的“乡绅自治”,“兵马俑”父亲被判刑,为了女儿,他写信要妻子烧掉自己的照片并改嫁,妻子烧掉了照片但没改嫁,“而是跑遍了村里、村外,挨家挨户地跪求:无论如何,千万别让我女儿知道他爸的事。周围十里八乡的族长们,都感动了,发话道:不许说!谁家的孩子说漏了,掌大人的嘴;大人说漏了,掌老人的嘴;老人说漏了,掌族长的嘴。善良的人们,就这么用善良的欺骗,维护着孩子的成长。”十里八乡,熟人社会,沾亲带故,不需明文规定,自能形成秩序,家有家长、族有族长,礼尚往来、亲疏远近。笔者本人,曾在参加一位长辈的葬礼时,深刻体会过这种“自组织”的力量,效率极高、井井有条,平素有矛盾的家庭或个人都相处融洽、十分和睦,丝毫看不出他们之间的裂痕,很难想象不久之前他们还在为了财产之事大打出手,窝囊的长兄因辈分所在也出来讲话了、主持局面,没有人不听他的,众人合力、齐心协力。所以,真的没有必要过分哀悼乡绅阶层的消失,就像河床,永远都在。
  这样的“兵马俑”父亲,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好不容易出狱了,“眼看快要到家了,兵马俑却止住了脚步。”“他决定:暂不回去。在附近租间披子房住下,打工、挣钱,为女儿的成长,多出点力;而后,再回去。”“当他知道:女儿,刚考上大学;家里,很穷……他,就悄悄地打了两份工。”就在打算写这篇文章的前一晚,我从外面回来,已经十点多了,我看见前边一个身影,个子不高,吃力地推着他的售货车,他就住在我的楼下,每天很早出去,在学校门口摆摊,他也是一个“兵马俑”父亲,我就想:假如是“平民主义民主”的时代,他还会这么辛苦吗?我曾不止一次亲眼见到小摊小贩们四散奔逃、城管手提大棍棒从车上下来,那情景、简直令人万念俱灰,荒凉、苍凉,“兵马俑”父亲们是在以怎样卑微而顽强的姿态存在着?
  小说的结尾,父女相认,女儿很伤心,父亲为哄孩子高兴,要扮“兵马俑”,“‘爸爸,我来!’女儿,抢着、披上报纸画的铠甲、贴上两片胡子、手持一根木叉,惟妙惟肖地扮着兵马俑。这一家人,又有了笑声。尽管,这笑声,有点惨淡、有点凄然。”我曾听过一场讲座,引《海公案》⑦中对富人的评价,“古称为富不仁,汝家巨富,未必全无过也。纵然施恩于人,亦有不到之处。”才知道,“为富不仁”是真有道理的,因为“仁者”不忍也。美国新科总统特朗普,就是个典型的“巨富”,接受采访时,他妻子说“白宫”是他们住过的最小的房子,看特郎普的表情,好像还挺委屈。不论“精英主义专制”还是“精英主义民主”,富人享受富贵,都心安理得,但假如是“平民主义民主”的时代呢?我在想:总统与民众的关系,是否该像“兵马俑”父亲与子女一样呢?
  “精英主义”时代,“精英”在上,“平民”在下,“精英”与“平民”是两个阶层,上行下效,“精英”意味着“功成名就”;“平民主义”时代,“精英”在前,“平民”在后,“精英”与“平民”是同一阶层,前赴后继,“精英”意味着“率先垂范”。“精英主义”如同“日心说”,平民围着精英转;“平民主义”如同“地心说”,精英围着平民转。
  “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⑧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如同天体运行的规律,并不会因“地心说”或“日心说”而改变,改变的是人对自身及世界的认识,“兵马俑”父亲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会很朴素地从常识出发,“男人,都应该这样:为了自己的国家、女人、儿女,时刻准备着,去出征、去征战……或是战死、或是回还……那,就是命!”“你看那成片、成片的兵马俑,千百年来……老百姓,不都是这样?”笔者本人,是信服这样的观点的,因为笔者本人的父亲和丈夫就是这样的“兵马俑”,他们默默无闻、甘心奉献,认为男人、就应该这样。那么,这样的男人,该被如何对待呢?“精英主义”标准之下,他们是“草芥”“炮灰”“失败者”;“平民主义”标准之下,他们是“英雄”“脊梁”“成功者”。
  小说结尾,女儿模仿爸爸,扮着“兵马俑”,作家顾晓军在《文学散论》中解析,“暗示百姓意识的传承”,“从古到今,任何形式的社会,不可能人人当官,总有人要做老百姓。而老百姓中,也总有人要为国家、女人、儿女出征、征战……”⑨如今各行各业,都是鼓励“冒尖”“出人头地”,忽略“善良”“踏踏实实”,“平民主义”,无疑将“逆社会主流思潮”。“精英主义”其实残酷,竞争无情、优胜劣汰、马太效应;“平民主义”充满温情,各安其分、各尽其力、各取所得。北欧丹麦,人间天堂,高税收、高福利,一个富人说,“我愿意缴税,因为我不想在路上看到穷人。”另一个富人说,“这不是财富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帮助能力较差的人。”⑩“平民主义民主”的初级阶段,就应该这样吧?!
  注释:
  ①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第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另参考本书第一章“理论是什么?”重要观点如:“被称为理论的作品的影响超出它们自己原来的领域。”“我们以为我们对世界知道些什么——我们用以思考世界的理性框架——实行着巨大的权力。”
  ②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15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③《科学革命的结构》第5页。另参考本书第一章“绪论:历史的作用”和第二章“通向常规科学之路”,重要观点如:“或许科学并非是通过个别发现和发明的累积而发展的。”“常规科学——大多数科学家不可避免地要在其中花费他们一生的活动——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假定之上的。”“科学家往往要压制重要的新思想,因为新思想必定会破坏常规研究的基本承诺。”“常规科学一再地误入迷津。”“科学革命显著的范例,是那些在科学发展中以前一直被称为革命的著名事件。”“对这些专家们来说,新理论意味着支配常规科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要发生改变。因此新理论必不可免地要对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的许多科学工作加以重新审视。”“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而一种范式通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过渡,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
  ④⑤⑨见《<兵马俑>成为极品的构件及其他》。
  ⑥百度顾晓军《我的<兵马俑>与<小说月报>》。
  ⑦清代公案小说。
  ⑧《科学革命的结构》101页。
  ⑩微信文章《世上有天堂,天堂在丹麦。看完丹麦,人惊呆了》。

劉麗輝
2016/12/1
  作者系“顾门弟子”、北大博士、云大文学院教师。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

顾晓军小说:兵马俑



兵马俑
 
    --顾晓军小说之四十二(二卷:兵马俑)
 
 
  我市近郊一农民的儿子张三,喜欢上了兵马俑,情结甚浓。
  他说:这辈子,哪都可以不去,一定要去趟西安,亲眼见见兵马俑。
  久而久之,村里村外的人,都管他叫:兵马俑。
  他也不介意,自个对自个说:要当,就当个好兵马俑,就当那有两撇胡子、略带微笑的兵马俑。
 
  这个梦,一梦就是十几年。
  直至,他三十出头,地里获得了大丰收。
  岁未,他才带着妻子、女儿,坐上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
  一家人,别提多开心。
 
  列车,向着西北,一路飞奔。
  车窗外,山呀、树呀、田呀……皆拼命地向后倒去,无甚可看。
  他,便又悄悄地给自己贴上两片胡子、瞪着牛眼……扮兵马俑,逗得女儿傻乐。
  在家时,他还会披上张报纸画的铠甲、手持一根凉衣裳的木叉……
 
  刚上车时,给周围的人,都发过煮鸡蛋;大家伙,乐得还他些笑。
  唯几番扫着满地鸡蛋壳的乘务员,偷偷地翻他的白眼。
 
  到达西安,已是黄昏。
  出了车站,找家旅店、订下房间;兵马俑,便迫不及待地领着妻子、女儿,去看古城夜景。
  不料,刚出旅店、没走出多远,就遇上三个醉汉。
  女儿,躲让不及;那醉汉,便滋事、甩手给她一记大耳光。
  妻子去护女儿,结果也挨了一记耳光。
  这两记耳光,打在兵马俑的心上,他拔拳就是一下。
  不曾想,这一老拳打在了醉汉的太阳穴上;醉汉应声倒地,七窍流血、当即毙命。
 
  “打死人了!”另两醉汉一惊,酒醒了一半,叫喊着、跑了。
  兵马俑,赶紧对老婆说:“快走、连夜走,回南京去。缠进官司里,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快走!快!”
 
  蓦然,古城夜的大街上,变得冷冷清清。
  只剩下兵马俑,守着那死鬼醉汉。
  巡逻的夜警来了,兵马俑被抓了起来。
 
  警方,以为他是个惯犯。
  兵马俑委屈地道:“我是个农民,胆子很小的。”
  “胆小?出手这么准、这么狠?”
  “没想到呵!”
  “那你为啥打人?”
  兵马俑道:“我是个男人,我老婆、女儿被打,不得不出手呵!”
  “你可以制止、说理……”
  兵马俑急了:“他是个醉汉呵!”
 
  之后,兵马俑被送检查院、再交法院,他还是这几句话。
  可无论咋说:这过失杀人,也是杀人;而杀了人,就得为自己的过失去赎罪。
  兵马俑,被判:无期徒刑。
 
  无期,就是没有期限,直止生命的终结。
  兵马俑的心,死了。
  为了女儿,他写信给妻子,要她烧掉自己的照片,不要给女儿留下任何印象。他还要妻子改嫁,去一个没有人知道底细的地方。
  他妻子,烧掉了他的照片;但,没有改嫁。
  而是跑遍了村里、村外,挨家挨户地跪求:无论如何,千万别让我女儿知道她爸的事。
 
  周围十里八乡的族长们,都感动了,发话道:不许说!谁家的孩子说漏了,掌大人的嘴;大人说漏了,掌老人的嘴;老人说漏了,掌族长的嘴。
  善良的人们,就这么用善良的欺骗,维护着孩子的成长。
 
  家里,妻子带着女儿,含辛茹苦地生活着。
  牢里,兵马俑真心实意地改造着。
 
  服刑的第五个年头,兵马俑第一次被减了刑。
  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内心斗争了很久,终于给妻子发出了封信:希望得到一张女儿的照片。
  不久,兵马俑的希望就得到了满足。
  他把女儿的照片,镶在自己的号牌后面;每天,都要翻过来看无数次。
  为了早日回家,兵马俑疯狂地改造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他一人,能顶几人用。
 
  就这么:改造,减刑;减了刑,再改造……
  兵马俑,通过自己的拼命努力,把刑期大大地压缩了。
 
  出狱前的那几天,兵马俑百感交集。
  天天夜里,瞪眼望着天空,想象着与女儿、妻子见面的情景。
 
  眼看快要到家了,兵马俑却止住了脚步。
  他觉着:刚刚脱掉囚服、背着个破旅行袋、两手空空,回去见女儿;这,多让她失望。
  他决定:暂不回去。在附近租间披子房住下,打工、挣钱,为女儿的成长,多出点力;而后,再回去。
 
  兵马俑,悄悄地与妻子联系上。
  当他知道:女儿,刚考上大学;家里,很穷……
  他,就悄悄地打了两份工。
 
  不知不觉,又是两个春秋。
  女儿要上大三了。可,他却渐觉体力不支、身上疼痛,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癌症、晚期。
  若开刀、医治,得十几万。兵马俑,哪来这么多钱?他决定:放弃治疗。集中财力,供女儿读完大学。
  妻子,受不了了、对丈夫发火道:“不管治不治,你先给我回家去。”
  思来想去,兵马俑与妻子商量:以继父的身份,回去。
 
  妻子,领着兵马俑到家,对女儿说:“这是李四,就叫他李叔叔。”
  “李叔叔。”女儿,觉着他面善,接纳了他。
  女儿,更知道:妈妈,这一辈子,不容易;且,也不会随随便便带一个陌生人来家。
  但,女儿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
 
  兵马俑,开始以继父的身份,在家里过日子。
  当继父的,一般都与人家的闺女,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他,渐渐地忘了这茬。
  经常象一尊兵马俑,站在女儿的身后,守护着他自己的女儿。
  女儿,有同学来个电话,他想听、想知道说些啥;来个短信,他想看、想知道是男、还是女。
 
  女儿,终于火了。
  对妈妈说:“你让他走、让他搬出去……”
  走?搬出去?他老了,还有病,且活不了多久了……让他上哪去?妈妈,也火了、第一次对女儿吼:“他是你亲爸爸!”
  “亲爸爸?”女儿,更是怒不可抑,道:“你想留他,也用不着这么说。是我亲爸爸?这么多年,他上那去了?他,尽了当爸爸的责任吗?”
  “他是在尽责任、在坐牢!”
  “坐牢?为甚坐牢?”
  “他,杀了人……”
 
  杀人犯?一个杀人犯?
  爸爸,等于,一个杀人犯?
  太残酷了!太令人失望了!
  女儿,从小就困惑:为什么自己没有爸爸?可,她从来没问;她知道:妈妈,难!
  她想过,最坏的是:爸爸,不喜欢妈妈了,也不喜欢自己,走了。爸爸,会在外面重新成立个家。
  她相信:爸爸,是个男人;对这个家不负责,会对另一个家负责的。可,没有想到……
 
  女儿,哭了,她伤心地流泪。
  她跑了,离开了这个让她失望透顶的家。
 
  在同学的家里,她哭了很久很久;同学,才弄明白是为了甚。
 
  同学的爸爸说:“你爸爸,是个男人。其实,我们都很佩服他、敬重他。”
  接着,同学的爸爸讲了故事的来龙去脉,道出了当年族长的规定。
  还说:他原本是可以跑掉的,但他留下了、留在那里承担行为责任。这,不是男人、又是什么?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女儿,慢慢地,从别人的嘴里,感受着自己的爸爸。
  最终,决定回去。
  同学说:“我送你回去吧?”
  “不用。”她回道:“爸爸能用几乎一生,面对、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也应当能够面对。”
 
  女儿到家时,晚饭已经做好了。
  可她的爸爸、妈妈,正坐在桌旁、望着桌上的饭菜发呆。
  女儿,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兵马俑,泪水就哗哗地掉。
 
  妈妈以为女儿依旧不清楚,就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你爸爸现在是癌症、晚期。”妈妈说。
  女儿,就立马决定:退学,去打工、去挣钱,为爸爸治病。
 
  “退学?”爸爸听到这两个字,火了:“为来为去,就为了你出息。你要是退学,我还治这病做甚?我立马就去死!死给你看!信不信?”
  “爸爸!”女儿,扑进爸爸的怀里,号啕大哭。
  信!咋不信?她知道:爸爸是男人、是条汉子、是顶天立地的。
 
  “好了,别哭了。”爸爸,抚着女儿的脑袋,说:“男人,都应该这样:为了自己的国家、女人、儿女,时刻准备着,去出征、去征战……或是战死、或是回还……那,就是命!”
  女儿,还在哭、还在咽呜。
  爸爸道:“哭甚?你看那成片、成片的兵马俑,千百年来……老百姓,不都是这样?”
 
  “好了,别哭了。爸爸,给你扮个兵马俑……”
  “爸爸,我来!”女儿,抢着、披上报纸画的铠甲、贴上两片胡子、手持一根木叉,惟妙惟肖地扮着兵马俑。
 
  这一家人,又有了笑声。
  尽管,这笑声,有点惨淡、有点凄然。
 
 
              顾晓军 2007-8-2627 南京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http://guxiaojun538.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网购顾晓军新书 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亨利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