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四千二百八十九
昨晚看了印度电影《疯狂粉丝》。记不住主人公的名字,我摆渡了下。百科说,「高拉夫是德里一个网吧的小老板,自小就是超级巨星阿利耶的疯狂粉丝……长大后的高拉夫竟然长得一副阿利耶的脸,随后在明星模仿秀节目中连连夺冠……马上就到阿利耶的生日了,高拉夫决定拿比赛奖金去圆自己一生的梦想——见偶像一面。于是他像阿利耶当年一样,故意逃票去了孟买,住进了同一家旅店的同一间客房……高拉夫还设计将对自己偶像出言不逊的某影星痛打一顿,并以此作为送给阿利耶的生日礼物,不料阿利耶对此很生气并报了警……谁知此举导致了不可预见的后果,局势越发不可收拾。」
对于百科的概括能力,我已无话可说了。我以为,除了以上的细节外,电影《疯狂粉丝》主要是试图讲述明星与粉丝的关系——高拉夫怀着25年的梦想去见巨星,巨星却毁了他的梦想。因此,高拉夫决定报复——从此颠覆了粉丝追星的逻辑,变成了阿利耶跟随着高拉夫、寻找他的足迹;而在这其中,安排下许多电影所需要的噱头及场景等。
问题是在电影的最后,影片中的旁白,把观众引向——谁对谁错。且,暗示是粉丝错了。
为何就一定是粉丝错了呢?百科也在「疯狂粉丝」词条之后的「娱评人」中道:「追刘德华逼得父亲跳海自杀,十多年后,杨丽娟说还想见他」。
许世界就是这样——不去思考明星制是否错了,而追责梦想成为明星、拥有名望与财富的小人物……因这样较简单。
其实,沦落到论对错,已在艺术的层面说明了《疯狂粉丝》的失败——大家当记得,昨天我在〈观【辛德勒的名单】〉中,主要夸赞影片「不直接写战争」(也就是不直接写对错)与「而写唯利是图下的还人情」(即写人性,文学艺术的主要功能)。
当然从政治的角度看,对错很重要。然,这又仅仅是政治家或把政治当饭吃的人们的想法与标准。从作家、电影编剧与导演,即从文学与艺术的角度看,对错真的不重要,而刻画出鲜活的人物、揭示出没人揭示过的人性,才重要。
顺说,就文学与艺术的标准而言,「方方日记」很糟糕。作家方方的「方方日记」,是放下文学穿越到了政治,以政治替代文学。
不谈方方。就电影本身而言,《疯狂粉丝》与《辛德勒的名单》(上)相比,相差的就不止十万八千里了。
在前时、我批评「方方日记」时,方方的拥趸们埋汰我的长篇小说《天上人間花魁之死》;其实,如果你还讲理、还能看懂以上,就该明白——「方方日记」给我的《天上人間花魁之死》垫脚,都不配。真的是这样。
在网络时代,在文学及电影艺术受到网络冲击的日子里,如不能坚守文学艺术及电影艺术自身的特征,而因政治或其他的因素流于一般,那么网络淘汰文学及电影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信与不信全由你。
顾晓军 2020-6-13 南京
https://guxiaojun538.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24.html
郝前锋是雪崩中的一片雪花
https://guxiaojun538.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46.html
郝海東扯淡記
好大的一盤棋
老前鋒踢球門的故事
GuXiaojunist Philosophy(顧曉軍主義哲學【英文版】)
世界欠顧曉軍一個諾獎 (石三生著)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127026
顧曉軍及作品初探(劉麗輝著)ISBN 978986950517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