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想家顾晓军
——读顾晓军《大脑革命》有感
思想家与学问家不同①。只要大脑正常,方法得当,人人可成学问家,但思想家可遇不可求。学问强调继承,思想必须创造。学问有时无用,脱离现实,思想影响深远,应时而生。思想家既像预言家,又像革命家,他的真知灼见,将为后世公认,他的批判精神,常于当世难容。
思想有时代性,思想家是精英,思想不违道德。但大思想家却能同时超越时代、精英、道德,这是我读顾晓军《大脑革命》一书的感想。
一、超越时代,“公正第一”
1、是否超越,要看是眼前利益第一,还是社会公正第一。
利益最难舍:“任何意识形态的社会的基点、任何秩序良好的社会的基础,都是——公正!公正也是整治今日社会弊端的良方”。“不幸的,是社会上层没人听进我的呼吁,或听进了、却舍不得眼前的利益”。“西方民主社会忽略公正”,“他们于国与国间、更在意利益。”②
公正最易失:“今日的世界,为何纷争多多?就是因为没有把公正当作第一价值观。今日的中国,为何群体事件频发?就是因为公正的缺失与价值标准被扭曲。”“只要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当时的社会,已经没有了公正,人们就必然群起而反抗。”
2、是否超越,要看是止步平等自由,还是升级公正第一。
平等是毒瘤:“平等,是思想的毒瘤,社会的癌症”,“人生而不平等”,“平等的本质是什么?是——凭什么他与我不一样、凭什么他的条件比我好、凭什么他日子过的比我好……平等,源于攀比、源于别人不能比自己好,是自私、是人性的丑恶的一面”,“平等,是共产主义的子宫;而公平,不过是平等的孪生姐妹”,“公平,常用于买卖、交易,及家庭遗产分割等。对整体而言、对社会而言,则断不可多谈公平,以防滑向平等的深渊”,“讲公正,是扬善。说平等,是从恶。”
自由小公正。“自由,是小公正”、“民主,是中公正”、“人权,是乱公正”、“法治,是后公正”,“公正,却能调整它们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与国际社会的认知的基石”。“精英主义民主,讲自由;而平民主义民主,讲公正”,“‘公正’,摆脱了社会人只强调自身,而讲人与人、人与家、家与家、人与集团、家与集团、集团与集团、人与国家、家与国家、集团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自由’没有考虑‘自由’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只有确立了‘公正’的地位,‘自由’才更有意义。”
3、是否超越,要看是空谈自由民主,还是核心公正第一。
普世价值观:“没有公正,一切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等,也都是些空谈”,“公正是前提,自由是精神,民主是保障,人权是强调,法治是契约”,“没有公正,自由就没有依靠。没有公正,民主也少了属性、内涵……没有公正,人权是儿戏,甚至是交易……法治是废话、废纸;任何条文都可以歪曲……”“公正是第一价值观。”
必然大趋势:“公众认为正,方为正”,“‘公正’,是社会的公共标准;而‘良知’,是每一个人、从自身出发的对‘公正’的认同”,“如果民众拥有了‘公正第一’的思想武器,势必凡事要论个理”,“寻找公约数”,“寻找公正”,“公正,是对世间所有的事而言,包括已发生和未发生的”,“人与人之间、需要和睦,整个世界、需要和平;而‘公正第一’,正是维系这和睦与和平的、最根本与关键。”
二、超越精英,“民权至上”
1、是否超越,要看是做民众的教师,还是做民众的代言。
以鲁迅为例:“鲁迅,是热衷于‘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改造国民劣根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还是五毛们‘素质论’的鼻祖,给‘素质论’提供了思想的依据。”
再看顾晓军:“亲近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与艰辛”,“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人论事,当可谓‘人民作家’了。”
2、是否超越,要看是为统治者着想,还是为老百姓说话。
以孟子为例:“所谓‘民贵’,不过是种手段,其目的、还是维护封建帝制,使王朝能得到更好的延续,而让老百姓在‘民贵君轻’中、得到些许的心理满足,而后好‘安乐死’。”
再看顾晓军:“从理论上讲:政府,不需要大家去爱。政府,应该爱老百姓,其职责就是爱老百姓”。“政府,应该是老百姓选出来、替老百姓管理这个国家的。”
3、是否超越,要看是以挖苦为能事,还是以同情为主题。
以前人为例:“施耐庵奴性十足”,“《儒林外史》,是一部极坏的书!它开了嘲讽、挖苦小人物的先河”,“冯骥才的……也是尽挖苦不成功人士”,“鲁迅就更下流”,“社会不好,你鲁迅埋怨‘国民性’、‘劣根性’;那么日本人打进来,老百姓有没有埋怨你躲进租界?老百姓有没有逼你上战场呢?没有,老百姓自己冲上去了”,“这就是精英们的不地道!这就是中国精英们太不地道!”
再看顾晓军:“给予了下层文人以莫大的同情”,“给予了下层百姓以莫大的同情”,“妓女,也是人!只不过是生存状态不同、谋生手段不同;而人格上,与我们是没有区别的、且应当是平等的”,“我不明白中国的教育是怎么了?明明都是些老百姓,为什么都偏偏看不起老百姓?”“讨好民众,是大学问。民主体制,就是一种讨好民众的体制。”
三、超越道德,“自由永恒”
1、是否超越,要看是要求自己道德,还是要求别人道德。
道德的来源:“很多思想,只存在于思想产生之初。一旦被统治者发现、利用,思想就成了教化。而教化,就不再是思想——担负着反人性的作用。上述,亦符合于道德的产生过程。所以,道德也是反人性的”。“道德,应当是崇高者崇尚的高尚、与自我约束,是一种牺牲精神。”
道德的罪恶:“法,应当是社会人的共同约定。而高尚,是高尚者的高风亮节。道德,是把某种高尚,向全社会推广。推广者,当然是统治者;因此,道德也就成了普通人的精神枷锁”,“别人都往下走,而消防队员却往上冲……这是一种伟大,是自愿的,而不能把它作为对普通人的要求。”
2、是否超越,要看是精英承担责任,还是百姓承担责任。
常识的逻辑:“如果,一个国家走了弯路、一个社会没啥进步……这些,断然是国家栋梁的责任、社会精英的责任,而不能归罪于普通老百姓。这,应当成为常识。”
混帐的逻辑:“动不动就讲‘民族劣根性’、‘改造国民劣根性’,这是本末倒置,是混帐逻辑。鲁迅,就是这么个混帐、与被利用的混帐。”
3、是否超越,要看是领会自由精神,还是糟蹋自由精神。
自由最神圣:“其实,意淫的门第非常高贵,它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思想范畴,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的思维活动。而且,它还是最自由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想侵犯也未必能够侵犯得到的)”,“其实,所有精神的、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去处,都存在着大量意淫”。“自由,是人类美好的天性。没有人不喜欢自由,也没有人喜欢被管头管脚”,“唯一可以合理、合法地束缚自由的,只有人类社会的共同约定——民法。且不可以包含任何道德与观念。”
邪教反自由:“反对自由,无非是要人们舍自己、去殉道。反对自由的本质,是反人性——牺牲自己,而服从某种教义。自由,是天理。无论批什么外衣、词藻多么华丽,也无论是倡导什么;只要是反自由,就败露了其邪教的本质”。“赵作海的11年的自由怎么赔偿?推而论之——过去,被书记们,莫名其妙地管了的几十年的人生,该不该赔偿?怎么赔偿?如今,违宪的、被管制起来的网路上的言论自由,该不该赔偿?怎么赔偿?”“可知:社会主义、是如何地糟蹋自由精神的。”
小结:只有“公正第一”,才能解释并解决当代问题,明了过去,展望未来;只有“民权至上”,才能成就真正的精英,彻底告别御用文人的历史;只有“自由永恒”,才能不断地激发人们朝向自由,离道德越来越近。顾晓军,真正的思想家,大思想家!
注释:
①参见《学问家还是思想家》(许锡良,博客中国)《思想家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俞可平,博客中国)《学问家和思想家》(陈波,《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4期)几篇文章。
②本文所引顾晓军观点,全部摘自《大脑革命》之《公正论》《民权论》和《自由论》,猎海人出版社2015年7月,56—100页。
2015/8/28
作者系顾门弟子、北大博士、云大文学院教师,曾用网名:贞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