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海英美国捡垃圾想到张爱玲《色·戒》等
——随笔·四千八百七十一
昨,写了篇〈【顾晓军传】依旧,【顾晓军纪实】继续〉,许因「……我没有内幕消息,只有亲身经历、为民请愿——为了祖国、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更好……而一次次『抛头颅,洒热血』」,某网读者加拿大价值又与温东小兵斗上了,呼喊着「你来看看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如何做」。
我成了「爱国者」?不日前,不还被怀疑是「特务」的吗?
想想也是,刷「打倒张春桥」的标语,「遂成为『天安门四五运动的先声』的『南京反标事件』的始作俑者」;在网上「打倒鲁迅」,又被全国批判;再「批邓理论」,惊动全球华人……按说,抓你一千次、杀你一万次,也不为过吧?你咋还活得好好的?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不可琢磨,也难以理解。由此,我又琢磨张爱玲、琢磨《色·戒》。
我一直有种感觉,如果没有李安的电影,很多人怕是看不懂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为什么?因为张爱玲在写小说〈色·戒〉时,打乱了时空关系,把时间轴竖起来,像一口水井,让读者从井口往下看……如此这般,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明白、且理清了其中的人物与时间的关系呢?
张爱玲的〈色·戒〉,到了她小说结构炉火纯青的境界,与她写〈红玫瑰与白玫瑰〉已是天壤之别(写〈红玫瑰与白玫瑰〉,曾蠢到将娇蕊与烟鹂两个围绕佟振保的人物、分成前后不搭的两部分写)。
然,〈色·戒〉是汉奸文学,不折不扣的汉奸文学。你想,写几个热血青年商量除奸,为除奸还不惜破处……而最后除奸未成,这帮人反倒都被杀……这不在说——没一个好下场吗?
我就不明白——年轻时就能折腾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的张爱玲,咋会弄不清——热血、除奸,未成、都被杀、没有一个好下场……这不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文学?
然而,她就是没有弄清。可能,她生活在日伪时期;那〈色·戒〉,就是她的生活。她,又怎能跳出人生的经验呢?也可能,她就是少根筋,至死也没能弄清,就像我一次次「打倒张春桥」、「打倒鲁迅」、「批邓理论」……
前时,有些人大谈「润」,说张爱玲如何聪明。昨日清理电脑,我无意中发现过去留存的资料——张爱玲,是丁玲在一次文艺圈会上,当众斥责张穿衣不当……而遭惊吓,才出走香港,再到美国去的。
这就说得通了——于政治,张爱玲恐怕就是一直都懵懵懂懂、似懂非懂;张爱玲,是爱美,在生活习惯上、无法适应经过延安锻炼、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的认知等等。
今,惊见新闻〈66岁演员孙海英在美国捡垃圾 翻脏桶……〉。我由孙海英在美国捡垃圾、翻脏桶……之新闻,想到张爱玲、想到自己,又重新回到孙海英、吕丽萍。
我以为,一、此新闻的作者,也承认孙海英、吕丽萍曾经的成就,这很好。二、不要把成功人士当全才看,如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炼意一流,小说结构却一塌糊涂;到了〈色·戒〉,小说结构炉火纯青,炼意却又一塌糊涂。三、「在美国捡垃圾、翻脏桶」,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何诟病?我们不常说工作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吗?咋?在美国,这就下贱?
孙海英许说过美国的空气好,那新闻作者该证明中国的空气更好,是不是?孙海英、吕丽萍许入教了,这不是中美都认可的信仰自由吗?有啥不好?至于新闻作者说的「希望他永远别回来」,这恐怕不由你说了算吧?一是回不回来,自然孙海英、吕丽萍说了算。二是如果他们哪天反过来说,没准又会夹道欢迎他们回来呢?君不见,那凤姐不也正正反反、反反正正说了很多次了吗?谁炒、谁是250。更何况,没准,孙海英、吕丽萍衣食无忧,捡垃圾、翻脏桶……不过是锻炼身体,兼娱乐——孙海英、吕丽萍若知国内炒成这样,咋会不乐?这不正是需要的效果?
顾晓军 2023-3-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