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一声】捧场【顾晓军】“网络评官” 2010-4-23 18:05
作者:大吼一声
文/zaybw(2010-4-23 18:05)
一、【顾晓军】是走在“意见领袖”全员前列的公民
1.顾晓军3.26.在《博客中国》《金羊》《新京报网》发起“中国网络民评官一百人评议团”近月。
但。响应者寥寥。
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原因不外乎:
1.不认可“发起人”学术地位、社会观点、价值倾向与审美趣味。进而。不屑与“垃圾”为伍。
2.不认可活动本身。可能于体制内担负公职,怕影响个人政治前途。带来负面利益太多。(没有必要招至同事议论、领导看法,影响晋级、提升或其它利益)。
3.习惯特立独行,秉持文人相轻。文章自己,表达自由,风格自我,拒绝借光、沾光风靡,影响独立人格。
4.生性胆小。不愿出头惹事非。担心黑枪、“五毛”与“跨省”。
5.不愿因此动摇自己网络江湖、现实社会的地位。
6.“谦虚、谨慎”。认为自己“水平”不够。不好意思“指点江山”。
……
还有吗。尽数列下去便可知一二:第一,所有人都不如顾晓军;(尽管你能糊他混蛋、王八蛋高帽游街)第二,所有的理由,都能摁住人不动,却,没有一个理由能经得住晃动。
当然。“我”——也是昨天小人。然后,今天不再继续做小人(‘君子’)。
2.顾晓军尴尬吗?
顾晓军一点都不“尴尬”。
因为。顾晓军是一位走在国民前列的公民。改变社会命运,首先不忘、不放弃自己追求——更好地享受尊严、权利。
因为。他是第一个由民间主动“创造条件”的人。他不满足仅仅自己“发言”,还第一时间响应总理号召,把“发言的人”组织起来,不惧利害得失,“位卑”“病中”不忘忧国,进而走在中国所有“意见领袖”前列。
因为。他是执意为公益奔走的人。天生具有种被公众认同的稀缺。尽管他自恋、自擂与自宫得形象扭曲。但他始于善、发于祥,……
因为。“中国需要顾晓军”。且需要的很。民众中“顾晓军”的数量,与公民社会临盆的速度成正比:“顾”多则快;“顾”疏则缓;“顾”寡则远。反之亦然。
“顾晓军”“评官”的本质是创新。他灵机一动付诸的博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机购成。一个尊严命题是:由于“顾二们”的努力,原本“二十大”全面到来的,“十九大”则胜利提前实现。
没有什么疑义。
二、民众憎恨“被增长”;官员惧怕“被上网”
1.两个“被”语态,同透一个器质病灶
何为病灶?病灶者,病源也。此喻:政府位置与官员性质之间的关系。
这个标题又令西方费解。同样由国民供养。他们那里(中国式思维):因为社会是政府的业主;官员因而成为民众的婢女。我们这里:老百姓称之为“官府”,民众由此沦落成官员的子民。
“公务员”是西方称谓。“官员”是东方供奉。公务员容易谦卑。官员不自觉作威作福。两个角色倒置解读:我们源自农耕文明,得封建遗传;它们比我们多了一个工业革命,涵养成现代政治。
革命党夺取政权后,如何不再丧失?紧紧抓住军队、抓住意识形态就够用吗?
我们正在进步——从封建泥沼爬到现代政治岸边。政府对舆论开始敬畏,……
2.只有抑制“威腐”,才生人民尊严
2010,一个有趣的现象终于被人们发现:官员也有怕。
网络。开辟现代中国官员自取其辱道路。成为那些“摸不得”、“说不得”官员咎由自取的推手。那个掴女童的书记员。被拘留十五天;罚款一千元。那个拘留农民、只因用他杯子喝了口水的乡长。被撤职。
网络是个好东西。制约公权——老百姓手握新利器:它让你“被增长”,你让他“被上网”;他在现实生活中“折腾”你,你在虚拟社会中“剁死”他、“手刃”他,令他在现实中“休克”……
一报还一报。挺好。正应老百姓语:猫有猫道,狗有狗道;JB尿尿,各有巧便……
3.“民评”放大“官怕”
“网络评官”的评者。不是在和某一个官斗。而是在和一种制度斗,在和一种势力斗。在和胡温面临的政治压力斗。比如。那个抢录音笔的“代表”。蔑视公民社会。拒绝与公众和解。在道德层面鄙视主动引咎辞职同僚……,就是因有制度可恃而对网络无恐。
“民评”在网络注定到达两个目标。
第一, 制造舆情危机。
从抖动“亚马逊蝴蝶翅膀”始→引发主流传媒关注→(迫于压力或)政府重视解决→变为法律事件→积累一段成功的中国式法制渐进。
民意。并不总能转换成现实。在制度不动情形下,所有改变虽都是“人治”;人,虽靠不住,离法治仍远。然,“人治”强于不治,也是不争的。
第二, 建设“网络参政”的民众通道。
3.9亿网民。民众与政府的“攻防之战”,将成为自诺曼底登陆之后,“二战”格局根本转变的又一世界战略奇观。世界文明花篮,因民主政治的技、战术更加老到、“风景这边独好”,更姹紫嫣红。
此。“中国特色”又解。
三、民评:民选的拂晓
1.“民评”的矛尖直指“提拔者”命门
评官的要害:是评者站在民众立场,代表社会,对“事件”中官员表现,进行的做官资质、仕途审视的发问、质疑、追责乃至“人肉”。
毋庸讳言。中国的官,是由上级“领导”或“领导授意”组织部门提名。然后通过进入“民主”“程序”任命:从未或极少“不通过”……
官员产生的制度。经常使领导“走眼”。引发人们诟病。公平的说,绝大多数领导很窦娥。比如。八卦中的那个准备了“九十九口棺材”的朱镕基,听说当初由他一手提拔、坚定追随他的人“又进去了一个”之后,竟“晕厥”过去。
由于。官与官的上下级关系,近年、特别是偏离改革正途以来,许多市场因素掺入选拔标准。比如。买卖、边腐边升、带病提拔……,《党章》规定的,在一些地区、部门,成了摆设。官员出事“数量”与日俱增。
于是。社会各界对此现象越来越敏感。中央不得不做出“连坐”规定。使“提拔”开始充满风险变数。
所以,当“上级”面对“被提拔对象”与日俱增的风险,从自身利益(地位巩固、未来仕途等)考量,也需借助民意,利用民主,过滤风险。这倒不是“权利”如何向往“民主”,而更多的是防患未然。规避强行提拔遭遇灭顶之灾。
2.“网络评官”的本质:用网民意见左右官员仕途
“被上网”官员怕的。“提拔者”怕的。其实是一个东西。
这。是个什么东西呢?
这就是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期待的“创造监督政府”的人民条件。
至少。在现有制度、条件的当下。我们尚还不能找到一个比网络更好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舆论“监督”平台。
“政改”。在当下中国是个热词。同“民评”的原理一样。不论是反对的还是期待的,拥护的还是抵抗的,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你。既可以“叶公好龙”,也可以“投鼠忌器”;既可以“秀”它一场,也可以主动出击……
“民评”。将使“官员”把眼角,从“上级”(更高级别的官员)转向社会。转向网络。因为。影响自己命运的,将不再是一个、两个“上级”。
“上级”也在思忖。忽略民意不计的利害得失。
当然。那些一心想为人民做点事情的官。“民评”将帮他们掸去灰尘,洗洗眼睛,神清气爽。甚至。主动奉迎“民评”。紧紧握住这个策马鞭……
公民社会透出的雏形。在旧制度内煜煜生辉,实现了很好效果。
官员敬畏百姓。当下更多的源于为官者道德内省。而非制度驱使。“顾晓军们”捍卫人民尊严。理所当然成为社会希望他们快快生长,日益更多起来并走到前台的非制度理由。
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