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鲁迅是否该被打倒
以前曾经写过一篇《鲁迅精神,我们是否需要》,那是一篇类似于作业的文章,最终,也被老师拿去,不知去向。如今这篇,却是我读了顾晓军的《建设好和谐文化,就必须打倒鲁迅!》和沈仰佑《不打倒鲁迅,文化就不和谐?》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后自发写的。我虽然不是一位作家,但我想文学不是只有作家才有发言权的。所以,这一次,我斗胆将此文贴在自己的博客上(虽然点击率很低),希望看到的人也能对我的观点有所评价。
顾晓军说:鲁迅的思想表现是“反”。“反”,要看反什么?鲁迅先生反封建、反奴性,这沈先生也已提到。但顾晓军所言:鲁迅先生“反中国历史”、“反中国文化”、“反中国文字”,甚至“反社会”“反政府”,我是颇有异议的。我不敢说自己能对鲁迅的精髓有多深的理解,但读过鲁迅的人都知道,先生反的是封建的社会,是奴性的社会,是沉沦的社会,是迷惘的社会......先生反的是那个丧权辱国的北洋政府,是那个胆小懦弱的国民政府。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先生反的是封建;放到现在,先生反的是腐败。先生的“反”是不会过时的。的确,这个“反”也确实是反他想反的、敢反的。而现在,有多少人敢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社会上有多少令人作呕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而同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有相伴而来。先生的这个“反”不仅不能被打倒,还要坚定的倡导。
这个“反”是有内涵的,鲁迅先生说过他自己“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也就是说,这个“反”反的是社会中的黑暗,反的是社会中的腐败。多少人拥有着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却不敢在黑夜中睁开眼睛去看那些令人发指的黑暗。正因为如此,“反”真该提倡了。
鲁迅先生的思想中难道就没有“建”了吗?让我们看看思想实质是“建”的主席对先生的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也就是说,鲁迅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奠基人,是他开创了中国新文学,是他领导了中国新文化的潮流。这不是“建”吗?
孔子的爱,是夹杂着奴隶制和封建的贵族思想的,我不否认其中的精华,但不得不提出其中的糟粕。在此之上,我所看到的是鲁迅是富于激情而饱含热泪的爱。从小说起,先生有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爱家爱子。读一读《死地》和《纪念刘和珍君》吧,这会让你了解先生对于中国有志青年的爱,是一种博大的、慈父般的爱。而诚如沈仰佑先生所说:鲁迅先生“对那些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我得引以为同志’的人,对那些‘寄托着人类和中国将来’以及敢于‘第一次吃螃蟹’的人,爱得是何等热烈!”而鲁迅先生的另外两句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更是让他浓厚而激烈的爱国情怀展露无疑。可见,先生是大爱的。
另外,当你经常躺在床上,依仗着“精神胜利法”勉强入睡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身上的那一种“阿Q做派”。不禁要问:鲁迅先生的精神是否已经过时?
综上所述,似乎鲁迅的精神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丝毫矛盾。相反,却有不少的契合点。
还要重新提起那一段话,那一段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过的一句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当然,对每一件事物,我们也必须理智的对待,我不否认鲁迅的缺点,毕竟他也是普通人。可我又不得不说:退下神坛的鲁迅依旧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的魂。
最后,还要在澄清一点:我没有任何要“谩骂”顾晓军的意思,毕竟个人有个人的观点,还请顾先生放心,以上所言,都只是一家之辞,错误不可避免,还请大家提出意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