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主 论《外交政策》杂志的出版商(二)
---无民主
在上一篇论《外交政策》杂志的出版商一文中,相信读者已经知道“卡内基基金会”在70年代或许80年代取得《外交政策》的所有权之后负责杂志的出版发行。只是,在2008年,在《外交政策》创刊40周年的前两年,华盛顿邮报公司购买了这本杂志的所有权,并“向全世界对《外交政策》感兴趣的读者开放了网络版”。
见:译言网“《外交政策》四十周年纪念:主编寄语”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16907/164073 或者文化纵横网:http://www.21bcr.com/a/shiye/yuwai/2011/0307/2420.html
【两年前,它又经历了新一轮的蜕变,在华盛顿邮报公司购买了这本杂志的所有权之后,我们向全世界对《外交政策》感兴趣的读者开放了网络版。尽管历经变迁,但《外交政策》一直努力秉承着杂志创办者所希冀的批判精神——尤其是对外交政策非批判性思考加以抵制的坚强决心。】
笔者无从知晓“卡内基基金会”要出售《外交政策》的原由,在网络上搜索《外交政策》的网络版,也没有结果,更没有独立的途径来验证此信息的真实性,还是留待网友辨别吧。
从1970年创刊“四十周年”和“主编寄语”的发布时间是2011年1月来看,有两条信息在里面:“两年前”也就是2008年已经完成了收购;和距现在不过两年,《外交政策》的所有权应该是华盛顿邮报公司所有,公司还拥有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声名大噪的《华盛顿邮报》和后来出售的《新闻周刊》。
回到《外交政策》上来;“全球百位思想家”的评选都应该是出版商或所有者操作的。从各方面的搜索结果和报道2010年获奖者的“据悉,这是《外交政策》杂志第二次选出年度思想家”信息来看,是在华盛顿邮报公司购买《外交政策》以后开始的。(注:网络搜索也没有2008年及以前的评选记录。)
华盛顿邮报公司一收购《外交政策》后,马不停蹄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操作此“全球百位思想家”评选,难道真的是“《外交政策》一直努力秉承着杂志创办者所希冀的批判精神——尤其是对外交政策非批判性思考加以抵制的坚强决心。”?可在越来越多地阅读过有关你们的信息之后,无论怎么也想不透这评选“全球百位思想家”与当初的创刊宗旨和“秉承”有多大的关联。
为何华盛顿邮报公司在收购完成之后要操作一个华而不实的“全球百位思想家”的评选呢?从这3年所评选的思想家名单来看,从中国“思想家”周小川、韩寒、艾未未等对社会的贡献来看,虚有其表或华而不实,你《外交政策》不得不承认是不。
难道这高度发达、自由的美国竟有“华盛顿邮报公司”这种无私的、不求利的、只为求名来年年搞全球顶尖思想家评选的大公司?然单单就从近几年以来,传统纸媒因为在经济危机下急速下滑广告量而年年报亏损,都纷纷大力发展数字版来看,至少我是不相信的!
作为一个可能是亏损的美国公司,如此操作一个评选,会不让人有质疑的理由吗?
在2010年8月2日,美国《新闻周刊》年年亏损,以1美元价格出售给美国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创始人西德尼·哈曼之后,你相信同属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外交政策》会逆势而上,自己掏钱,花人力、物力来搞一个绝对有争议的评选?在有高度公平的市场制度和有完善公司制度的美国,我反正是不信!
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收购一家纸媒《外交杂志》,连续3年把对美国花了几千万亿外汇的周小川评选为思想家,虽然无法知道“全球百位思想家”评选是否前任基金会的规划,但华盛顿邮报公司收购后,如此的操作,你《外交政策》如此评选都无法不让世人不怀疑!
在读顾晓军先生最新的《顾晓军最新闻:新一代御用文人千人工程曝光》之后,在回想以前的《一个弥天大骗局》、《一个欺骗整个世界的大骗局》之后,在明白墙外的网络传媒可以制造“洋垃圾和洋文华”之后,不得不学着像顾晓军先生那样去思考,难道这传统的纸媒《外交政策》也已经沦陷于公正之外了?
相比基金会,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外交政策》有更多的不合理,更多的疑问,留待网友来思考吧!
若华盛顿邮报公司或《外交政策》以期评选“全球百位思想家”来扩大杂志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对读者或许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只要现在公正地对待真正的思想家顾晓军先生,我们也可以把过去的翻过不提,往前看,那么今年的全球百位思想家应该有顾晓军先生吧!
在“给美国《外交政策》推荐顾晓军(专题)”发出去半月之久,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拥有无数信息渠道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和《外交政策》不会不知道是不!
接下来,是你们华盛顿邮报公司或《外交政策》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无民主 2012-11-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