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先生
看了奥一网友顾晓军关于贬低<鲁迅>的系列文章,于是写了此文与先生探讨鲁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不是一如你所说的“臭如女人的裹脚布”。。。。。。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同样适用于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不想做出结论,事实上我也无法做出结论,每个人的心中都自有各自先生的形象。不过,中国的文化里却有种最要不得的东西,当一个人成为某种文化或者思想的代言人,又或者有足够的贡献能在文史资料上留下青名的时候,当他去世的时候,就需要一种标准的形象出现在世上供后人凭吊或者膜拜,所谓盖棺定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而以鲁迅先生的伟大,他也就被众多的学者或者权威认为这种标准化的必要了。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如其文”,而鲁迅先生留给世人最为直接也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他无数体现他思想的文字。于是,关于鲁迅先生最为客观的解读方式也就是鲁迅的文字了,如果单以文字来说,我想现在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客观的,起码看起来是客观的。
也因为如此,于是先生以一个标准的文化战士的形象重新站在了这个世界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生的确是个战士,但是,先生却绝不止是个战士,文化战士只是对先生最为肤浅的也是最为片面的概括。曾经看过当代某位知名作家对先生的认识,大概的意思就是先生是一个精神痛苦的人,因为对时代黑暗的无奈,但同时先生又是一个热情的人,因为对人民的爱。因为如此,先生才能拿起笔对那个时代做着不懈的战斗。我不知道这位作家究竟读过多少先生的作品,又或者理解了多少先生的作品。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对先生的认识却代表了当代人对先生的普遍认识,或者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先生的标准化形象。关于这样的认识,我不以为然。如果一个人光凭热情写文章,他或许可以在短时间里写很多的文字,但是却绝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如果一个人光凭痛苦写文章,他或许可以写出激荡的文字就如先生文字的风格,但却绝不可能写出先生那样冷竣深邃如此理性的文字。因为如此,我认为先生并不是凭借情感或者热情在写文章,我更多的倾向于先生是在以一种思想写文章,这种思想的深度不亚于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所不同的是,先生的表现形式,他把对世界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融进了他的每一篇战斗气息十足的文字,而不是如许多思想大家写出的那些很有深度但极度晦涩的只供某些学者们研究分析的文章。
大概因为如此,先生就给世人一种错觉,不相信的话,不妨问下周围的人对先生的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先生会骂人。这只是略微知道先生的人,稍微了解些的会说得更多点,但无非是不仅会骂人还很懂得怎样骂人,看先生骂人真是痛快淋漓之类的。但如果你再问一下,先生的思想是怎么样的一种思想呢?我估计几乎一大半的人都说不上来。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很显然是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的,先生绝不可能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但是我们却说不出先生的思想,显而易见,我们对先生的认识出了问题。
我一直奇怪,关于先生的认识我们为什么只停留在先生的文字风格或者表现形式上?但是当我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某些特性时候,我也就不奇怪了。中国的文化讲究的实用主义,中国的思想也不例外。什么是实用主义?简单的说,拿过来就能用的。这样的一种文化特性引申出来的后果就是,中国人在更多的时候只倾向于表面性的东西。中国的文化璀璨非凡,说到这里,大概很多人又油然的从心底伸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了,但在这里我要给你们泼点冷水。假设下,如果现代文明中没有中华文化因素的存在,世界文明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说,可能有影响,但影响绝对不是主要的。为什么?你思考过吗?郑和的航海早大航海年代不少年,但结果呢?地理大发现,世界文明的融合却是西方人完成的。中国人可以引以豪的说我们花了多少年发明了原子弹或者上了太空,但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没有莱特兄弟,没有这些世界性基础理论的享用,我不知道这些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东西究竟还有多少存在。中国从世界文明中的获得远大于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原因何在?就在于这种实用主义的文化特色导致了对基础性东西的忽略,而我们清楚的一点是,任何一次人类的飞跃都是基于基础理论的突破。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委实应该觉得汗颜。
话有点扯远了,但我以为这却是对先生理解偏差的根本所在。如果先生的思想是以思想类学术风格的存在,那么我想先生也绝不可能成就他现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对先生的景仰并不源于先生思想本身,而源于思想的末节,既表现形式或者思想载体。于是先生终于就成了战斗的先生而不是思想的先生了,终于成了骂人的先生而不是思考的先生,于是也就造成了一种可笑的现象,很多以先生为榜样或者以先生为崇拜对象的文化人,先生的思想没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但先生骂人的技巧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一类的人现在放眼中国文坛,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先生真的只是会骂人吗?其实只要你用心读了先生的文章,立足于先生文章的表现形式之外(文字技巧和文字风格),你就会折服于先生思想的深邃。先生的很多文章,就是现在,一样是我们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原因何在?就在于先生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了进去,才有如此的生命力。
先生的思想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思想呢?如果要我概括的话,我会将之归结为两点,理性和思考。如果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先生的很多文章或者当年的很多论战就不难理解了。而后者也是很多人对先生误解的一个很大原因。比如说,先生可以筹备组建左翼作家联盟,但同样可以对联盟里的某些作家开火,原因何在?就在于鲁迅先生的理性和思考。一种思想毫无理由的就必须成为公众接受的思想,这就是对思考的玷污;同时也是对理性独立的一种践踏,先生是无法忍受这点的。如果要解释先生这样的行为,我以为用“为反对而反对”这话来解释最恰当了,先生反对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通过反对这一行为来体现对思考和理性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先生才更值得人敬佩,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先生的一句遗言:“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遗言恰恰是先生对自己思想最好的诠释,那就是每个人做好自己,做一个理性能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的人。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世界,当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当某一件事或者新闻出现,几乎所有的人连思考都没去思考就习惯性冲动站起的时候,或者模仿先生的笔触,或者模仿先生的桀骜,以为这就是对先生尊敬的时候,则恰恰是对先生的不敬。先生一生呼吁的理性和独立思考,就在这些打着先生旗号的盲目狂热的人群中丧失,是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呢?我以为先生并不痛苦,因为先生的睿智,或许先生的某些文字会透露出他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和痛苦完全有区别,那是一种悲悯的情怀,佛能够为世人流一点泪,先生为什么不可以是这样呢?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很多关于先生的回忆文章里看出,现实里的先生是风趣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享受的,这能是一个精神痛苦的人能做到的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但他的性情脱离了普通人的层次。而这也恰恰是先生思想深邃伟大的另个写照。
(陈明新)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同样适用于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不想做出结论,事实上我也无法做出结论,每个人的心中都自有各自先生的形象。不过,中国的文化里却有种最要不得的东西,当一个人成为某种文化或者思想的代言人,又或者有足够的贡献能在文史资料上留下青名的时候,当他去世的时候,就需要一种标准的形象出现在世上供后人凭吊或者膜拜,所谓盖棺定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而以鲁迅先生的伟大,他也就被众多的学者或者权威认为这种标准化的必要了。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如其文”,而鲁迅先生留给世人最为直接也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他无数体现他思想的文字。于是,关于鲁迅先生最为客观的解读方式也就是鲁迅的文字了,如果单以文字来说,我想现在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客观的,起码看起来是客观的。
也因为如此,于是先生以一个标准的文化战士的形象重新站在了这个世界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生的确是个战士,但是,先生却绝不止是个战士,文化战士只是对先生最为肤浅的也是最为片面的概括。曾经看过当代某位知名作家对先生的认识,大概的意思就是先生是一个精神痛苦的人,因为对时代黑暗的无奈,但同时先生又是一个热情的人,因为对人民的爱。因为如此,先生才能拿起笔对那个时代做着不懈的战斗。我不知道这位作家究竟读过多少先生的作品,又或者理解了多少先生的作品。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对先生的认识却代表了当代人对先生的普遍认识,或者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先生的标准化形象。关于这样的认识,我不以为然。如果一个人光凭热情写文章,他或许可以在短时间里写很多的文字,但是却绝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如果一个人光凭痛苦写文章,他或许可以写出激荡的文字就如先生文字的风格,但却绝不可能写出先生那样冷竣深邃如此理性的文字。因为如此,我认为先生并不是凭借情感或者热情在写文章,我更多的倾向于先生是在以一种思想写文章,这种思想的深度不亚于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所不同的是,先生的表现形式,他把对世界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融进了他的每一篇战斗气息十足的文字,而不是如许多思想大家写出的那些很有深度但极度晦涩的只供某些学者们研究分析的文章。
大概因为如此,先生就给世人一种错觉,不相信的话,不妨问下周围的人对先生的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先生会骂人。这只是略微知道先生的人,稍微了解些的会说得更多点,但无非是不仅会骂人还很懂得怎样骂人,看先生骂人真是痛快淋漓之类的。但如果你再问一下,先生的思想是怎么样的一种思想呢?我估计几乎一大半的人都说不上来。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很显然是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的,先生绝不可能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但是我们却说不出先生的思想,显而易见,我们对先生的认识出了问题。
我一直奇怪,关于先生的认识我们为什么只停留在先生的文字风格或者表现形式上?但是当我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某些特性时候,我也就不奇怪了。中国的文化讲究的实用主义,中国的思想也不例外。什么是实用主义?简单的说,拿过来就能用的。这样的一种文化特性引申出来的后果就是,中国人在更多的时候只倾向于表面性的东西。中国的文化璀璨非凡,说到这里,大概很多人又油然的从心底伸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了,但在这里我要给你们泼点冷水。假设下,如果现代文明中没有中华文化因素的存在,世界文明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说,可能有影响,但影响绝对不是主要的。为什么?你思考过吗?郑和的航海早大航海年代不少年,但结果呢?地理大发现,世界文明的融合却是西方人完成的。中国人可以引以豪的说我们花了多少年发明了原子弹或者上了太空,但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没有莱特兄弟,没有这些世界性基础理论的享用,我不知道这些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东西究竟还有多少存在。中国从世界文明中的获得远大于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原因何在?就在于这种实用主义的文化特色导致了对基础性东西的忽略,而我们清楚的一点是,任何一次人类的飞跃都是基于基础理论的突破。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委实应该觉得汗颜。
话有点扯远了,但我以为这却是对先生理解偏差的根本所在。如果先生的思想是以思想类学术风格的存在,那么我想先生也绝不可能成就他现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对先生的景仰并不源于先生思想本身,而源于思想的末节,既表现形式或者思想载体。于是先生终于就成了战斗的先生而不是思想的先生了,终于成了骂人的先生而不是思考的先生,于是也就造成了一种可笑的现象,很多以先生为榜样或者以先生为崇拜对象的文化人,先生的思想没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但先生骂人的技巧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一类的人现在放眼中国文坛,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先生真的只是会骂人吗?其实只要你用心读了先生的文章,立足于先生文章的表现形式之外(文字技巧和文字风格),你就会折服于先生思想的深邃。先生的很多文章,就是现在,一样是我们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原因何在?就在于先生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了进去,才有如此的生命力。
先生的思想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思想呢?如果要我概括的话,我会将之归结为两点,理性和思考。如果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先生的很多文章或者当年的很多论战就不难理解了。而后者也是很多人对先生误解的一个很大原因。比如说,先生可以筹备组建左翼作家联盟,但同样可以对联盟里的某些作家开火,原因何在?就在于鲁迅先生的理性和思考。一种思想毫无理由的就必须成为公众接受的思想,这就是对思考的玷污;同时也是对理性独立的一种践踏,先生是无法忍受这点的。如果要解释先生这样的行为,我以为用“为反对而反对”这话来解释最恰当了,先生反对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通过反对这一行为来体现对思考和理性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先生才更值得人敬佩,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先生的一句遗言:“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遗言恰恰是先生对自己思想最好的诠释,那就是每个人做好自己,做一个理性能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的人。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世界,当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当某一件事或者新闻出现,几乎所有的人连思考都没去思考就习惯性冲动站起的时候,或者模仿先生的笔触,或者模仿先生的桀骜,以为这就是对先生尊敬的时候,则恰恰是对先生的不敬。先生一生呼吁的理性和独立思考,就在这些打着先生旗号的盲目狂热的人群中丧失,是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呢?我以为先生并不痛苦,因为先生的睿智,或许先生的某些文字会透露出他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和痛苦完全有区别,那是一种悲悯的情怀,佛能够为世人流一点泪,先生为什么不可以是这样呢?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很多关于先生的回忆文章里看出,现实里的先生是风趣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享受的,这能是一个精神痛苦的人能做到的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但他的性情脱离了普通人的层次。而这也恰恰是先生思想深邃伟大的另个写照。
(陈明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