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6 “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
——顾晓军主义:“先帝”曰•三千二百五十六
“武汉斩首”炒得沸沸扬扬,评论家们各抒己见,好像说的都有理。而我在想:那说“吃不起别吃”的,像过去的我;那吃了亏提刀拼命的,则更像过去的我。
说实在,我早就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也早就想改,但又怕脾气改好了,文章的锋芒就没有了。如此,我一直是忍、而不是改。
自2015年初,因出书而较多接触到台湾人后,才明白什么叫温文尔雅。与台湾人的书信往来,人家总是客客气气的。而客客气气,并不等于好说话。不能让的事,再怎么说、都不肯让。
由此,我想:台湾人如是,是不是跟几十年的日治有关(日本人,就习惯于用敬语——鞠了半天躬,要杀你、还是杀你;说了一堆“对不起”,要奸你、还是不会放过你)。
再后来,才注意到:顾粉团的很多朋友,也总先说“先生好”、再跟我说事。这么,才想过来: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是文革的一代,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的影响太重了,中老毛的毒太深了。
如果真是如此,自然就脾气暴,自然就不会温文尔雅了。
记得:过去有个相声,是说上海人的,说吵架吵急了、要动手,先问句“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
“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被问者必然说“不好”。如果说“好”,挨打是他自找的,是不?而说“不好”,那问“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的人,咋办呢?总不能说了“不好”还打吧?
如是,矛盾就可能化解。因此,我建议国人学会“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把这作为口头禅,养成习惯。一旦发火,就先问句“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
比如,我最近撰文批评何清涟,就当先写上句“何清涟女士,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而后再批判;批判完之后,再加上一句“何清涟女士,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
那“武汉斩首”的双方,若有一人先问句“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咋会砍下脑袋呢?
尊敬的国人们,行动起来吧!“给你记耳光吃吃好不啦”。
顾晓军 2017-2-22 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