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2 “先帝”自辩
——顾晓军主义:“先帝”曰•二千八百三十二
一直想写篇赞美小说《我和石头女人的爱情故事》的文,可一直忙于应付龙应台、曹长青等之中。
今日,偶见在《“先帝”解局与人很脏》之下,有网友“甘雨”之:“顾晓军的文章,或者思想有深度、资料有广度,但是,文字与结构、内容与铺陈乱七八糟的。一般地,除非当他的粉丝,最好少读他的文字。特别说明,我是第一次评论网路名人的文字,并且劝阻普通人回避他”。
且见有“游客”随回复“甘雨”之“顾的文章,复合式结构而已。你在变相吹捧顾”,及早先另一“游客”之“很好”。
既“顾的文章,复合式结构而已”被捅破,我不妨再以复合式结构写此文。
想写篇赞美小说《我和石头女人的爱情故事》的文,源于《“先帝”话茅于轼》,该文中道:有几日没有耕耘“‘先帝’曰”了,去了我小说的园子。在那,虽也培育出几件极品;但终因没造出梁祝样的东西,所以流连。昨日,我写出了《我和石头女人的爱情故事》——超过了我过去的《傻男和他的爱娃》等,也堪比“化蝶”。
在“阿素的专栏”转发的《“先帝”话茅于轼》一文之后,有一署名“李立民”的网友的抨击之跟帖:“一个不要脸皮,伸手乞讨诺贝尔奖的顾晓军,去石头占洞吧”。
显然,这是“李立民”的无知、不知道“毛遂自荐”。况“向诺贝尔和平奖推荐顾晓军”、“向诺贝尔文学奖推荐顾晓军”的,是顾粉团、是网友,不是“先帝”我顾晓军;因此,既不存在“伸手乞讨”,也不存在“不要脸皮”。倒是“李立民”的“去石头占洞吧”,流露出了“李立民”对“久而久之,她那光溜溜的下身,被我钻出了一个洞”、“一个很深很深、深不可测的洞”之印象的深刻。
其实,梁祝、不过是个用误会法演绎的女扮男装的爱情故事。误会法或女扮男装,在中外的文学或戏剧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为什么、其他作品没有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呢?因,其他作品中没有“化蝶”。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化蝶”,就相当于“比翼鸟”、“连理枝”了;且,还不落“比翼鸟”、“连理枝”的“俗套”。
“化蝶”,把普通的、用误会法演绎的女扮男装的爱情故事推向了一种极致。这,就是梁祝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道理。《我和石头女人的爱情故事》之“久而久之,她那光溜溜的下身,被我钻出了一个洞”、“一个很深很深、深不可测的洞”,也“钻”出了“我”对“石头女人”之爱情的深度。所以说,该作品超过了华美的《傻男和他的爱娃》等。
说说“甘雨”的“顾晓军的文章,或者思想有深度、资料有广度,但是,文字与结构、内容与铺陈乱七八糟的。一般地,除非当他的粉丝,最好少读他的文字”。显然“甘雨”不懂:文章之要,在于“思想有深度”;文章之难,也在于“思想有深度”。弃“思想有深度”,那读什么?
网络上没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果,不为了“思想有深度”、不为了通过阅读提高自己;而泛泛阅读、混混沌沌度日,于读者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甘雨”难道没有个基本判断?
至于“文字与结构、内容与铺陈乱七八糟的”,“游客”已解:“顾的文章,复合式结构而已”。如“甘雨”等看不出来或不能理解,“先帝”我、不妨破费点笔墨——
《“先帝”解局与人很脏》之始,以比较石三生与卢德素及余小勇、埋下“确实存在《一个弥天大骗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而后,则解“卢德素的错解”。这解之中,“第二朵花”设套、卢德素误入,又暗合了《一个弥天大骗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是不是?借解“卢德素的错解”,文章完成了对待龙应台的三种态度的铺陈(这属巧劲吧)。继续铺陈,导出第四种态度。通过四种态度,推出“倒掉”,以余秋雨、李敖、韩寒证明,再用曹长青、茅于轼、何清涟续证之。由此,合(起承转合)《一个弥天大骗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而暗示“人很脏”——很多人出名就是为了发财,所以躲不过《一个弥天大骗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之局。
这样的复合式结构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呢?这不是循序渐进、在引导与锻炼读者的大脑复杂化,而避免简单看问题、简单处理事情吗?难道“甘雨”希望中国的或中文的读者,像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才好、被专制把玩于股掌之上才好吗?
“先帝”我倡导“化繁为简”的哲学,是指认识论上的“化繁为简”、指是非标准上的“化繁为简”。而在具体问题上,则应该多角度地、复杂地看问题。不说《一个弥天大骗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单说社会上的骗局及网络诈骗等、还少吗?只有衡量是非的标准简单、而看问题的角度与层面等复杂,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生活,难道不是这样?
同理,只看到《我和石头女人的爱情故事》之爱情的深度、也是浅薄。《我和石头女人的爱情故事》和《傻男和他的爱娃》以及《假丫头》等,不仅是写美丽的爱情、更是写单身汉文化。这个“单身汉文化”,也不仅仅是为中国数千万光棍们服务、也是为女光棍和现代社会的宅男宅女提供心灵的安慰——不仅中国、西方社会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占百分之二十以上;没有工作又没有收入,何以立身?又哪来爱情的现实之基础?作为“甘雨”说的“名人”、作为有责任感的“先帝”我,难道不应用手中的笔、去疏解他们吗?
至于本文,则是两条主线,是“先帝”我顾晓军的、两部分的自辩;就如同我那些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写的小说,并不妨碍阅读。况且,这也是“复合式结构”的现场教学。是不是这理呢?
感谢“甘雨”的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评论。也劝“龙应台是你可以随便评论的吗”之类的人、别再折腾了。再折腾,可就真的要毁掉龙应台了。君不见“浦志强判三缓三
认罪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认罪”、“服从判决”、“不上诉”了,还说什么、有什么好说的?如此,还算什么“顶天立地”、还算什么“中国公民”?而浦志强的下场,难道就不是龙应台的“天快亮了”、杨恒均的“被审判的不只是被告”之类,所折腾出来的结果吗?
顾晓军 2015-12-23 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