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5 公众与精英
--顾晓军主义:平民主义民主•之二千六百六十五
在《平民主义民主不搞阴谋》一文的开头、就已涉及到了“精英算不算公众”的问题;现在,我试图、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5-3-1,阿素对我提出:‘《公众认为正、方为正》里面没有明说“公众即社会底层民众”,只有倾向。如,“公正,离不开公众。公正的基础是公,有了公、才有公正。只有让公众表达自己的认识、意见,才会有公众认可的公正。精英认定的,不是公正;少数人说的,也不是公正;主流社会标榜的,还不是公正。因,主流社会、不包含底层民众;主流社会弘扬的‘公正’,不是底层民众的公正。甚至,主流社会的‘公正’、往往还是与底层民众的公正、相对立的。只有公众认可的正,方是真正的公正。”,又如“其实,公正、原本就是人类群居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维系;因此,没有社会底层民众参与的‘公正’、不可能有公正、也不是真正的公正,自然、是站不住的假公正、欺骗性的‘公正’,不是公众认为正、方为正。”,没有明说,读起来有突兀感。能不能明说一下?’
什么意思呢?阿素认为(我的理解):《公众认为正、方为正》,“只有倾向”、“里面没有明说‘公众即社会底层民众’”。因此,他建议“没有明说,读起来有突兀感。能不能明说一下?”。而“如”、“又如”后面的文字,则是引用我《公众认为正、方为正》中的原文、用以表达“没有明说‘公众即社会底层民众’”的。为此,随后、阿素又十分明确地询问:“公众=民众=底层民众=社会底层民众=普通老百姓=平民百姓。是这样吗?”
大家已知,我在《平民主义民主不搞阴谋》一文的开头、已公开回复过“不是。公众,应该包括精英”;那么,为什么公众既然包括精英,而在《公众认为正、方为正》中、公众与精英又是一种看似对立的关系呢?
是这样的。我们通常说的“公众”,原本是、包括所有的人的;但,于此、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去仔细想过。而在现实中,精英们、又总是觉着自己高人一等(如“官员”、“你替谁说话”等等);如是,我们、也在潜意识与无意识之中、把精英排除在“公众”之外了,一般说“公众”时、就指老百姓、甚至是社会下层。
这就是阿素认为“公众即社会底层民众”和“公众=民众=底层民众=社会底层民众=普通老百姓=平民百姓”的原因之所在。然,当他抓住了我与大家一样、对这一问题的含混,正式提出、并要我确认的时候,这问题、就一下子提到了理论的层面,而这时、我也异常清醒、立即予以否认。
回过来说:从理论上讲,公众、必须包括精英;因为,我们没有权力代表公众、排除精英。因此,“公众即社会底层民众”、不单不能明说,而且、是错误的。但是,在生活中、在习惯上,公众、就是指老百姓;虽,不仅仅是底层、但也是中下层。何况,精英们、在他们的内心、也根本不愿意与我们为伍。
这,就是公众与精英的、基本关系。现在、说清楚了,今后、大家依然可以按习惯说,而责任、则在精英、不在老百姓。
因阿素与我的对话,波心投影提出“先生,在精英垄断话语权的今天,在为公众争话语权的当下,我们的语境中,似暂不宜将精英纳入公众。将来可平等对话时,将精英纳入公众是可以的。先生明鉴”。在《平民主义民主不搞阴谋》中,我也公开了回复:“不对。这不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了吗?过分敌对的话,哪有将来?”
于其他,我已撰写于上述的文章。现在,就波心投影的“将来可平等对话时”、谈谈我的新看法。
“平民主义民主”的提出,或许、人们又像看到《资本论》一样、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然而,我顾晓军、必须说明--
马克思主义,是明确提出:推翻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的。然而,马克思忽略了--“存在即合理”。注意:这个“存在即合理”,是指社会的、大的方面。如,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社会……而不是指小的、细微的方面。如,顾晓军的博客、又被封杀了,谁谁、又打老婆了……“存在即合理”,不能成为某种借口。
马克思、忽略了“存在即合理”,便有了改造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的想法。而共产主义,在当时、也迄今为止--都只是一个设想,既没有细化,也没有论证,更无法试验或实验……但,左派的革命热情上来了,先推翻了旧世界再说;推翻后,才明白(是我顾晓军明白,而不是他们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经济、而不是政治。怎么办呢?那就先计划着办。如是,计划经济出现了。计划了几十年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经济,是不能计划的,还是自然的、自然经济好(中国、用改革开放,表达了这一点;而前苏联及东欧、则用解体与巨变,表达了这一点)。
经济,不能计划,还是自然的好。政治与社会,又何尝不是呢?推翻旧世界容易。干好了,只要不怕流血牺牲……总有一天能推翻的。可推翻后,怎么办呢?如果,你现在不能设计、细化、论证……尽可能地、作一些小的试验或实验,而有“船到桥头自然直”之类的想法,那么、你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鉴于对马克思的批判、与以上的认识,所以、“平民主义民主”从不在社会重大问题上提“推翻”或“打倒”、而是梳理原有的脉络、发现趋势……如,“公正”的失缺、“民权”的趋势等。因此,“平民主义民主”对精英主义民主或精英专制社会,都是一种修正;因,我们拿不出彻底改变“精英管理社会”的、负责任的方案。
而既然“精英管理社会”不会改变,那么、波心投影提到的话语权的问题,也只能不断争取改善、而不可能彻底改变,也就是说:没有“将来可平等对话时”的那一天。因,社会永远有弱势群体,而我们则等于、选择了为弱势群体代言。
换言之:在精英专制的社会中,“平民主义民主”、选择了悲剧,像悲剧中的人物、似悲剧一般的命运……但,如果在精英主义民主社会,则完全可能相反。我记得:曹长青介绍过,美国的媒体、是左派们的天下。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媒体是左派们的天下呢?龙应台,曾介绍台湾民主后出现的问题。台湾民主后的问题,其实是任何一个地方民主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归结为:金钱企图垄断选票类、媒体的正义成问题类、公众团体自身问题类……从这些问题中、可以找出排在前三位的要素,这就是权力、金钱、媒体。而权力,是“轮流坐庄”的。那么,金钱在资方、右派们的手里,而媒体、转向民众、成了左派们的天下,不也算合理吗?美国的可爱,也许就在这些地方。试想,金钱在资方手里,媒体又替老板们说话,老百姓还怎么活呢?
曹长青(其实他就是精英主义民主的代言人)们的遗憾,应该不是美国的媒体是左派们的天下、而是美国的媒体疑似红色或有红色倾向与背景的左派们的天下。如果有一天,“平民主义民主”成了曹长青们的主要“敌人”,那么、这算不算是、曹长青们的万幸呢?为将遗憾变成万幸,我邀曹长青们为“平民主义民主”的登堂入室、作点贡献!其实,只需公开回应、即足矣。
这就是“平民主义民主”的“公众与精英”的关系。公众,不想消灭精英、也消灭不了;但,公众必须逼精英,逼他们一点点地让话语权、乃至让利。这也是大势所趋。
顾晓军 2015-3-3 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