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

2719 自由与专制


2719 自由与专制
 
    --顾晓军主义:平民主义民主之二千七百一十九
 
 
  首先,我真诚感谢大陆的语文教师们、将我的思想与丰子恺对立起来、放入“2015年高考百日冲刺名校模拟作文题”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70)
  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
  漫画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阅读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以上,在网络出现很久了。开始,在百度的“网页”中,以“知道”的形式、纠集“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 漫画家丰子恺说,...”、“作文题目 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 而漫画家...”等出现;于以上,我曾写过《自由与思想》中,卢德素、也写过《顾晓军的〈大脑革命〉影响着高考作文训练》。
 
  许是为批判我,以“知道”的形式、纠集的“范文”,是《勿忘初心》和《消逝的童真》、都是“反写”的。出题的教师们,有明确的“【文题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要引导学生顾及两个材料,因此一般思维下的审题,最恰切的一种思路是因为事物往往是立体的,而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幼稚单一),因此应该学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如果写到另一面,强调要保住童真之类的,一定要在行文中交代清楚繁杂“立体”的世事使人变得不“真”,因此要找回童真保住童真(如果单纯地只写找回童真保住童真之类的主题而没有交代清楚其背景,即没有顾及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必须判为离题)。其它的思路参照此标准评判。”
 
  也就是说:“根据要求完成作文。(70),‘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和‘漫画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其一、是“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要引导学生顾及两个材料”,其二、是希望孩子们“因此应该学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文题解析】,还明确说:“如果单纯地只写找回童真保住童真之类的主题而没有交代清楚其背景,即没有顾及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必须判为离题”。
 
  换言之:出作文题的语文教师们,是明确地希望孩子们能够成长、从中学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学会“事物往往是立体的”。我不知百度“知道”纠集《勿忘初心》和《消逝的童真》,是什么用心?
 
  一晃,今年的高考、已结束了。在“2015年高考百日冲刺名校模拟作文题”之下、有多少青年学子触及到“‘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和‘漫画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我不知道;有多少违背出作文题的语文教师们的意愿、类《勿忘初心》和《消逝的童真》地“反写”作文的,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的则是:网络上、网络搜索“顾晓军”中,一直没有出现过、正写的、符合出作文题的语文教师们的意愿的文章。
 
  直到昨天,摆渡“顾晓军”中、才出现了“规则角度造就典范人生 - 文学频道 - 红袖添香”和“单纯的孩子长不大_疯子天才_新浪博客”。打开一看,尤其是《单纯的孩子长不大》、写得是非常之好(我也随手、都给他们做了转发)。
 
  从“单纯的孩子长不大”,我想到“弱智的孩子欢乐多”。“弱智的孩子欢乐多”,也有说成是“2B青年欢乐多”的。弱智的孩子,是天生的、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是弱势的群体。当然,2B青年、有的为排解某种压力、幽自己一默;但,有的、恐怕是社会、有意在唆使他们做2B青年,希望他们做2B青年。
 
  至少沿着《勿忘初心》和《消逝的童真》的路子走、必然“单纯的孩子长不大”!当然,长不大也有长不大的好处。最近,电视在播连续剧《孤雁》。《孤雁》中,南京站长胡一夫手下人才匮乏,尤其是忠诚的孙立德是一根筋式的人物。由此,我想到:自由,在忠诚之下、荡然无存。
 
  自由,在忠诚之下、荡然无存。而没有自由,又怎么会有创造型的思维呢?军队,强调忠诚、强调执行命令,往往是忽略了自由、忽略了创造型思维,而真正的人才、却常是不太听话的那种。这,不仅在国民党的队伍里是这样,共产党的队伍里、不也是这样?
 
  前时,看了段不知什么电视片,几位科学工作者在解释:蒙古骑兵、能够打到欧洲,与气候有关、马匹逐水草而居;明朝,处在一个寒冷期,明朝的衰败、与食物与财富的匮乏相关;而清人入关,也与追逐宜人的气候相关等(其大意)。
 
  我想,作为一种学问,可以把王权的更迭、与气候联系起来说。但,民权的潮流的到来,怕是不会与气候相关、而与自由相关--自由的匮乏、将会是终结专制的根本。也就是说:自由、言论自由等等的越来越少,是专制体制行将结束的、一个重要标志。换言之,也就是:越是“维稳”,就越不稳;越是“维稳”,就离专制的末日的到来、就越是近。
 
  反过来说。专制的体制,越是想延续、越要宽松、给民众更多的自由。宽松与自由多了,人们往往会沉浸在一时的满足中;毕竟,走极端的人是少数。而自由少、压力大,压垮的、则是专制。
 
  自由与专制,就是这样的一对矛盾。事物的发展,往往与专制的想法、是事与愿违的。如《事物往往是立体的》,写于2013-2-26;后、写《大脑革命》这部书时,于2014-3-2526、又重写了遍。其实,在网络上的影响、并不大;但,恰恰被出题的语文教师们发现,并与丰子恺的不明事理的话、对立了起来。
 
  而希望孩子们能够成长、从中学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是立体的”,其实、就是学会打开思维的空间、就是学会自由。
 
  而专制,可以封杀我顾晓军宣传自由,但、不能封杀“应该学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是立体的”,也不能公开地要求孩子们长不大、与不要长大。孩子们(包括封闭中的成年人)越长越大,越来越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是立体的”,越是打开思维的空间、就越懂得自由与自由的好处,那么,专制所需要的封闭式的环境、就最终会被彻底地打破。
 
  自由,常在!而封闭与专制,不常在、也不可能常在。这,既是种客观规律,也是人类与人类社会的向往。这,也是专制、想抵制而无法抵制的。
 
 
              顾晓军 2015-6-24 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网购顾晓军新书 http://guxiaojun538.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网购顾晓军新书   顧曉軍紀實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2942177 顧曉軍小...